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前言攀枝花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努力,已经形成规模化的铁、钒和钛产品生产能力,特别是攀枝花钛资源优势和钛产业技术创新给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确立了攀枝花作为重要钛产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氯化钛白技术、硫酸法钛白技术、钛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面对国内外巨大的钛白市场需求和钛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攀枝花丰富的钛资源,生产优质钛白制品、钛合金及系列钛产品,创建钒钛之都已经成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对攀枝花钛资源布局、钛产业布局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三区两县钛产业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发展钛产业和建设钒钛之都的信心,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有针对地提出发展钛产业建议,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钛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保证攀枝花钒钛之都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外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1全球钛资源全球钛资源分布较广,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钛资源。

目前全球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钛资源主要是钛铁矿(岩矿、砂矿)和天然金红石,其中钛铁矿占绝大多数。

据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钛铁矿基础储量约12亿吨(以TiO2计,下同),储量约6亿吨,金红石基础储量约1亿吨,储量5000万吨。

全球钛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中国和印度。

其中加拿大、中国、印度主要是钛岩矿;澳大利亚、美国主要是钛砂矿;南非的岩矿和砂矿均十分丰富,表2-1给出了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表2-1 世界钛资源储量及其分布(以TiO2计,万吨)注:美国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7年公布数据中国是一个钛资源大国,占有全球30%以上的钛资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2年底对中国钛矿资源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钛矿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钛铁矿岩矿、钛铁矿砂矿和金红石矿。

其中钛铁矿岩矿以钒钛磁铁矿为主,是中国最主要的钛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资源量4.36亿吨。

四川是中国钒钛磁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27个钛矿区,资源量为4.10亿吨,约占全国的94%,主要分布在攀枝花、西昌地区。

钛铁砂矿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资源量3629万吨。

金红石矿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和山西等,资源量798万吨。

2.2全球钛原料钛原料主要包括钛铁矿和富钛料(钛渣、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升级钛渣(UGS))。

2006年全球总共生产钛铁矿约520万吨(按表2-2 2005~2006年世界钛铁矿及天然人造金红石产量TiO2计,下同),天然金红石36万吨,表2-2给出了2005~2006年世界钛铁矿及天然人造金红石产量。

生产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中国和挪威等。

2006年中国生产钛精矿70万吨(攀西地区约45万吨,云南地区约12万吨,其他13万吨),消费钛精矿103万吨,自给率约68%。

世界钛铁矿有相当一部分进一步加工成钛渣、人造金红石或UGS等富钛料,以满足于硫酸法钛白、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等的需要,2006表2-3 2006年全球钛渣、人造金红石及UGS产量(万吨)年全球钛渣、人造金红石及UGS的产量分别为254万吨、164万吨和20万吨,具体分布见表2-3。

中国2006年钛渣产量约7万吨,主要集中在川、滇两省川,估计2007年可达13万吨左右。

目前全球钛铁矿年需求量约为500万吨(以矿中TiO2计),现有钛铁矿年产能力约为1000万吨(以钛铁矿精矿计)和天然金红石40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

但随着钛白粉生产量的逐年增加和旧矿山产量的下降,全球钛矿将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一些大公司分别在澳大利亚、南非、印度、肯尼亚等投入巨资开发建设新矿山,以缓解钛铁矿的供应不足。

由于中国近年钛白和金属钛产业的迅猛发展,钛铁矿资源的短缺已经凸显,截止2007年,中国钛铁矿资源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随着中国扩建和新建钛产业的相继投产,钛资源的依赖程度必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将有50%左右的钛资源依赖进口,方可满足国内钛产业的需求。

2.3全球钛白及金属钛长期以来,世界钛原料的消费结构大致如下:90%用于生产钛白,5%用于生产金属钛(进一步加工成钛合金、钛材等),其余5%用于其它用途。

因此,钛白和金属钛是钛原料的重要消费途径。

2.3.1钛白钛白是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的世界第三大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化纤、油墨等领域,其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消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全球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90多家钛白生产商,年产能约550万吨,主要生产国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和德国等。

2006年全球钛白产量约为500万吨。

在生产工艺方面,全球约56%的钛白产量采用氯化法工艺。

全球前五大钛白生产企业的钛白产能均超过40万吨,其中美国的杜邦(Dupont)(全部为氯化法钛白)和美礼联(Millennium)(氯化法钛白占65%)分别达到了120万吨和72万吨,全球重要钛白生产商列于表2-4。

国际钛白工业发展趋势之一是产能集中度提高,世界前五名生产商的产能之和占除中国以外全球钛白总产能(480万t/a)的76%~78%,产品覆盖现有钛白标准。

表2-4 国外主要钛白商的钛白产能及生产工艺情况注:CP—氯化法工艺;SP—硫酸法工艺近年来中国钛白发展异常迅猛,民营及个体经济非常活跃,钛白生产企业已超过70家,实际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仅5家。

其中山东东佳集团、四川龙蟒集团和攀钢集团的钛白产能分别达到了9万吨、8万吨和7万吨,为中国钛白行业的前三甲。

中国钛白生产工艺,除攀锦钛业外,其余全部采用硫酸法,氯化法钛白比重不足2%。

中国主要钛白生产厂家列于表2-5。

近10年来,全球钛白产能从1996年的410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2.0%。

预计到2010年,全球钛白粉的需求量将达到560万吨左右。

中国钛白产量从1996年的11.9万吨增加至2006年的8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7%,估计2007年将突破100万吨大关,一跃表2-5 中国主要钛白生产企业产能及产量情况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钛白生产国。

其间中国钛白进口量从1996年的8.3万吨增加至2006年的25.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1.1%,出口由1996年的2.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9.4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24.9%。

其中进口钛白多为高档金红石型钛白。

在钛白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钛白生产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各国环保法规的强化和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从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关闭了部分硫酸法钛白厂,加快了氯化法钛白的步伐。

到1992年,氯化法开始超过硫酸法,之后转为氯化法占主导。

目前,世界氯化法钛白占全球钛白产量约56%,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5%。

虽然近年来中国钛白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竞争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钛白生产企业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低档钛白能力过剩,高档钛白缺口大,呈现“低端过剩、混乱,高端空缺、失守”的局面。

中国钛白产业2007年维持正常生产的钛白企业67家,分属于62个生产商,装置生产能力115万t/a,实际生产能力86万t,其中非颜料钛白5万t/a,生产能力和总生产量创历史新记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钛白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特别是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的需求增速更快。

按年平均10%的保守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国内钛白产能将达到150万吨以上,供需基本平衡。

但,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严厉和规范,国内不少钛白企业必将面临淘汰、重组的境地,由此必将导致国内钛白供不应求。

可见,中国钛白市场是稳定和具有潜力的。

2.3.2金属钛全球范围内有6个国家生产海绵钛。

2004年以前,全球仅有8家海绵钛生产企业,日本、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海绵钛及钛材生产国,全球海绵钛近年的产能及产量如附表8。

2005年以来,中国海绵钛迎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仅2006年中国海绵钛厂家就新增20家,截止到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统计的20家海绵钛生产企业中,年产能在2000吨以上的有10家,其中累计已生产1000吨海绵钛的企业约6家,仅占全部海绵钛生产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海绵钛生产厂家的产能、产量见表2-6。

表2-6世界各主要海绵钛生产国近几年的产能及产量(单位:万吨)世界海绵钛消费以军工及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容易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

中国金属钛的消费以化工、机制、体表2-7 全国20家海绵钛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单位:t)育休闲等民用为主,因此其需求较为稳定。

另外,由于中国处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军工、航空航天、石化、氯碱、电站、海水淡化、建筑和汽车等领域对钛需求量持续增长。

中国金属钛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徘徊不前,但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海绵钛及钛材产量分别从2001年的2500吨和4000吨,分别增加到2006年的18037吨和14049吨,5年内海绵钛及钛材的年平均增速分别高达48.5%和28.6%,预计今后几年中国金属钛年需求将保持15%~40%的增长速度。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海绵钛与钢产量的比例约为万分之三,而中国不到万分之零点三,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

国内主要海绵钛生产企业见表2-7。

按中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和发展态势,该比例至少应该在万分之一以上,特别在中国大力发展民用大飞机的驱动下,必将拉动中国金属钛市场的进一步增长,预计2010年,中国海绵钛的需求量应该达到5.0万吨以上,供不应求的局面依然存在,特别在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环境下,国内相当一批短流程的海绵钛生产线必将经受严峻考验。

3.攀枝花钛产业现状及特点3.1攀枝花钛产业发展现状攀枝花已建成钛制品企业65户,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参与,主要分布在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和钒钛产业园区。

攀枝花市在建和已建钛精矿生产能力100万t/a,实际生产能力80万t/a,表3-1给出了主要钛精矿生产企业;在建和已建钛白粉生产能力28万t/a,实际投产钛白粉生产能力8 万t/a。

2006年共生产钛白粉3.96万t,表3-2给出了攀枝花钛白企业情况;在建和已建钛渣生产能力25万t/a,实际钛渣生产能力8万t/a,表3-3给出了攀枝花主要钛渣企业情况;在建和已建四氯化钛生产能力15万t/a,实际形成四氯化钛生产能力4万t/a,表3-4给出了攀枝花主要TiCl4生产企业情况。

3-1攀枝花主要钛精矿生产企业攀枝花现已形成金属钛和系列钛铁生产能力,不同企业正在组织生产或者准备建厂,后续能力可望进一步放大,表3-5给出了攀枝花主要金属钛和系列钛铁生产企业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