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专题1 第1节
10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句的还原。要还原的句子在文中一般都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一定要联系语境。所给句子“我的心被 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强调了“我”“内疚”的感受,说明前面歪儿 肯定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歪儿自己不去玩踢罐子游戏,却把 他的罐子偷偷地扔下楼,联系前文描写“我”捉弄歪儿的文字,可知 “我”的内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儿”。鉴于此,所给句子放到【丁】处较为合适。 答案:D
1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分析句段作用(2018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句段本身。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 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阅读,明确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注意句段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 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 不同,答法也不同。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铺垫、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埋下伏笔等。中间段: 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结尾段:总结 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照应文题、呼应开头等。
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 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 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 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 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 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 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 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 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 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考点五
答题步骤第一步:定位。认准词语属于以上哪种类别,找到深入 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动 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 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 理、情感等。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 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运用拟 人修辞,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 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
19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筛选整合信息(2018/2016/2015/2014/2013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就记叙文来说,文章主旨我们一 般可从开头句或者结尾句处获得。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就要善 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 性质的语句。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 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阅读 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散见于全文。 3.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 一个或几个段落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 息,这时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 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品析词语表达效果(2018/2011考) 【得分技巧】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 感倾向以及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 2.从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方面入手。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 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 如果是人物,写出了人物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3.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如 朱自清《背影》中有“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句 中的“聪明”一词就是褒词贬用,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因此自 责。
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文章解构 全文线索: “我”对歪儿的情感变化。 层次划分:第一层(第① ~ ④ 段),歪儿爱玩游戏,却因受到我们 的捉弄,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 第二层(第⑤~⑦段),歪儿扔下他的罐子,回到了我们中间,在大家的 关心下,他变得快乐开心。 主要内容:文章叙写了歪儿坐庄、歪儿被母亲打骂、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到我们中间受到关照等事件,同时也交代了“我”对歪儿由 戏弄到关心的情感变化过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 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 和关怀就能点亮它。 人物形象:歪儿———身体瘦弱,有点残疾,但是心地善良,性格纯真。
13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参考答案:(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 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 (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 的渴望之情。(4分,每小题2分)
14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变式训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请说明理由。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呆呆)站了一会儿才散。 参考答案:不可以。“默默”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说话、不出声”,生 动地写出了“我们”当时愧疚的感受。“呆呆”的意思是“发愣”,常用 来形容人物沉浸于某种境界之中的样子。两者意思差别较大,所以 不能替换。
1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3.(考点二)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 两个方面入手。第⑥段属于中间的段落,中间的段落一般在结构上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句之所以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语句的内容。 前文写歪儿受了我们的捉弄被母亲打骂,并且被禁止玩游戏,“我”为 此感到内疚,歪儿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自然会“释然”,会“惊喜”。 作者用“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单独成段,就强调了这一感受。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 突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4 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他宁愿 坐庄,宁愿 徒自奔跑,宁愿 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 .. ..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时,一般从修辞、 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第(1)句中加点的词“飞”陈述的对象是“我 的心”,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所给句子的后一句“我又听到歪 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联系该句来看,不难 揣摩“飞”字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第(2)句中的加点 词“宁愿”出现三次,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这三个“宁愿”是对 前句“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所作的具体描述,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 热爱。联系后文可知,这样写也表达了歪儿对友谊的渴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4.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 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 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9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3.审清题干要求。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暗示 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好 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情感、 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的角度 作答。另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如:文章第二段插入了一段事后 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插入。由此自 然明白“插入”起到“补充或解释”的作用。 答题模式该段叙写了……(内容),运用了×××手法,在结构 上……,在内容上……
2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 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 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 我们每天 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 由于他身子 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 他宁愿 坐庄,宁愿 徒自奔跑,宁愿 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 .. .. .. 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 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第 1节
记叙文阅读(一)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典例一(2018· 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 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 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 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 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 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 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捡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 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 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 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 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