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阅读理解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阅读理解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方法运用] Step 1:定位信息 根据题干的关键词hunter-gatherer定位 到文章第一段。
Step 2:字面理解 根据此段中的Some language experts
believe that 10,000 years ago, when the world had just five to ten
返回目录
(3)议论文——目的是阐述论点(to argue/persuade),一般结构 为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写作意图通常隐含于最后一 部分。
(4)科普、文化类说明文——目的大多是介绍知识(to inform)。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考题验证] (2018·全国卷Ⅰ,阅读B节选) The eight-part series(系列节目), Save Money: Good Food, follows in the footsteps of ITV's Save Money: Good Health, which gave viewers advice on how to get value from the vast range of health products on the market.
返回目录
[题型特点]
题型1 细节推断类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What does the text suggest people do about....? ·What is the....probably about? ·How should we do about....? ·What is special about....?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解读,一般有三类: 1.题干中含有表示推测的实义动词infer(推断), imply(暗示), suggest(暗示), conclude(推断出,得出结论)等。 2.题干中含有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can, could, should等), 或者表示可能性的词(probably, most likely等)。 3.题干中没有明确的表示推测的词语,但解题时需要针对 某些细节推断其隐含意思。
million people, they spoke perhaps 12,000 languages between them 可知,一些语言专家认为,一万年前,当世界上只有500万到1 000万人时,他们之间说大约12 000种语言。
Step 3:深层推断 根据字面意思可推断,采猎文明时期语 言很多,故选B项。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26.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do in Paragraph 4? A.Summarize the previous paragraphs. B.Provide some advice for the readers. C.Add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D.Introduce a new topic for discussion.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题型4 文章出处或读者对象类 [题型特点]
几乎所有类型的文章都可能涉及对文章出处、类别或读者 对象的考查。文章出处类推断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常识,能 够根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来判定文章的出处和类别。读者对象 类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文中的措辞推断文章针对的 读者。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正确选项特征
干扰选项特征
1.“立足原文,只推一步”, 1.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信息的简
即根据原文内容,一步即可推 单重复。
得正确答案。
2.选项的内容虽在文中提
2.选项中一般不会出现表示绝 到,但片面或不完整。
对概念的表述,如only, never, 3.选项的内容符合常识,原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某处细节的写作目的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ast part of the text? ·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do in....? ·The writer uses....in the first paragraph to ________. ·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to ________.
all, absolutely等;会用一些相 文中却没有涉及。
对 留 有 余 地 的 表 述 , 如 often, 4.原文中作者只是客观地陈
sometimes, some, may, can, 述事实,并未作出评论,干扰
possibly, probably等。
项内容加入了主观臆断。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2) 表 示 中 立 : indifferent( 不 感 兴 趣 的 , 漠 不 关 心 的 ) ; uninterested(不感兴趣的);objective(客观的);neutral(中立的); not mentioned(未提及的)。
(3)表示反对或怀疑:disgusted(厌恶的);critical(批评的); negative(否定的,消极的);disappointed(失望的);doubtful(怀 疑的);ambiguous(模棱两可的)。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态度类
此类题考查考生能否准确判断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人 或事物所持的观点或态度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关注反映人物 观点态度的细节描写,以此作为前提进行推理,切忌用自己的 观点或态度代替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或态度。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解题策略] 根据文章体裁推断写作意图:(1)故事类记叙文——目的通常 是讲述道理(to tell),一般会在首段或尾段出现高度概括的总结 性语言。 (2) 广 告 类 应 用 文 —— 目 的 一 般 是 推 销 产 品 或 服 务 (to advertise)。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考题验证] (2018·全国卷Ⅲ,阅读C节选) The study of tradition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Otherwise, the recreation of traditions would be artificial and empty, he said.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方法运用] Step 1:定位信息 根据题干信息定位到文章第四段。 Step 2:字面理解 第四段介绍到Save Money:Good Food 这一节目仿照了Save Money:Good Health,后者为观众提供关 于如何从市场上的大量健康产品中获取价值的建议。 Step 3:深层推断 本题考生要从介绍Save Money: Good Food的由来推断,本段是介绍这个节目的背景,故选C项。
(4)某些过渡词(however, but, on the contrary, what's more等)后 面的内容一般能反映观点或态度。
(5)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等背景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
2.牢记常见的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 (1)表示支持或肯定:positive(积极乐观的);supportive(支持 的);optimistic(乐观的);humorous(幽默的);enthusiastic(热情 的);pleasant(愉快的)。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方法运用] Step 1:定位 根据题干关键词Chinese traditions, Wang定位 到文章最后一段。 Step 2:研读 找出关键信息。根据第一句中的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和第二句中the recreation of traditions可知,王澍认 为应该结合实践对传统进行再创新,故选D项。
第一部分 题型专题突破
专题一 阅读理解
第二讲 推理判断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讲方法 · 突破难点
推理判断题考查考生根据原文字面意思推测其隐含意思(作 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等)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题,通常占阅读理解 总题数的20%~35%,仅次于细节理解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28.What can we infer about languages in hunter-gatherer
times? A.They developed very fast. B.They were large in number. C.They had similar patterns. D.They were closely connected.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解题策略]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英语
返回目录
[考题验证] (2018·全国卷Ⅰ,阅读C节选) Languages have been coming and go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less coming and a lot more going.When the world was still populated by hunter-gatherers, small, tightly knit(联系) groups developed their own patterns of speech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me language experts believe that 10,000 years ago, when the world had just five to ten million people, they spoke perhaps 12,000 languages between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