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内容摘要】:
“轻负高质“引领下,家庭作业布置的多少及质量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家庭作业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强各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家庭作业存在有着其必要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布置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针对家庭作业布置的现状、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家庭作业现状原因对策
我们先来看看某班2013年9月2日的数学家庭作业:(周末)
◆《每课一练》第2 页
◆《小灵通》第2页
◆数学口算第2页
◆数学概念抄10遍
一、家庭作业布置现状:
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和要求,在课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家庭作业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作业,从以上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中,我们不难分析出我国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
对于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的现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表里可以看出,认为作业较多的有56人;希望家庭作业较少的有66人,适中的有33人。
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作业量偏多,而希望作业量适中偏少。
有56人希望家庭作业难易适中,有34人希望偏难些。
也就是说有大部分人希望作业能具有一定难度,而不要太过于简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7.3%的同学光是完成书面作业就用去了1—3小时;而有77.9%的同学希望能将书面作业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以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当然这中间还包括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时间。
我们还发现,有75.5%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其中40.7%的同学甚至在7小时以下。
而报纸上说,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最少也应保证在8小时以上。
美国一家大学的睡眠研究专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累积下来的结果,可使人的智商下降,最后濒临弱智。
再现实点说,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课必然会打瞌睡,从而影响听课效率。
所以,我们希望老师们能适当体谅一下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苦处,少布置些作业,就像不少同学说的那样:“少做作业多睡觉!”
二、造成家庭作业布置现状的原因:
1、布置家庭作业一致,没有区分。
布置作业时,任课教师一般是按中等生的情况来布置作业的。
对于好学生,教师认为虽然这些学生即使今天的家庭作业不做也已经会了,但多做几遍总不是坏事,同样不会减少他们的作业。
而对于后进生,中等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的作业,他们可能要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另外,家庭作业布置以后,往往是第二天交回学校相应的学科老师进行检查。
如果学生进行了差异化的作业,那么同样地增加了老师的批改难度,所以教师一般都更愿意布置一致性作
业。
2、布置作业机械,布置家庭作业只重视巩固,而轻视应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努力朝家长们所期望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题海”战术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每天布置大量习题(大多是重复的),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消化,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上的“报酬递减率”也明确说明:复习重复的频率增多,则保持的效率愈益递减。
3、对布置的家庭作业评价单一。
对于家庭作业评价,教师一般只采用相应的学科标准作为标准。
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而这里的根本性原因是,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学段绩效改革的今天,人们依然只能以分数作为评判一个学生、一个老师的好与坏的标准。
教师只是为了去完成自己相应的标准,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没有把学生当成人来进行教育。
他们认为90分的学生就是好的,就是优秀的。
89分的学生就是不好的,就是不优秀的。
4、家长未参与其中。
在许多教师眼中,家庭作业就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
这本身并没有错。
不过这种概念首先是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的,他不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其根本的目的,而是旨在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中教师提出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只是延长
学生的“上课时间”。
而作为孩子的家长,也同样会认为孩子的作业应该是自己做的。
如果教师偶尔布置了一些应由家长参加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家长也只是敷衍了事。
更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如“三班倒”或者外出打工)很少能关心到自己孩子的学习,至于跟孩子一起去完成作业,那是孩子想都不敢想了。
当今时代,教育不再是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社会参与教育。
许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来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系。
在社会参与的各方力量中,家庭是最重要的一支参与力量。
可以这样说,家长们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他们的子女进行教育,将会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中,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而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传统的家庭作业不管是在布置形式、布置内容、家长参与等方面都严重阻滞了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家庭作业改革迫在眉捷。
三、家庭作业布置现状的应对:
私下以为,家庭作业的布置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在适当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之上,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不同的学生都乐在其中,并能让更多的家长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来。
这不仅能让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中能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技巧,自律制度,加强知识技能训练,增进学生和父母的感情,更重要
的是能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随同家长跟社会进行更广泛的联系,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强大的基础。
1、教师要合理而又谨慎地布置家庭作业。
一般地讲,在小学中合理的作业量是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一般不超过60分钟。
很多教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学生的作业量越大,练习得越多,成绩就越好。
但实际表明,这并不没有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作业时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有的放矢的布置作业,而不是随意地去布置它。
这样学生在家庭作业完成中会感到有效,有用。
在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家庭作业带有强制性的架子。
因为学生存在差异,优等生可能即使不做作业也已经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这个时候,教师不必强制性地要这些学生完成作业,而是让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前面所提的作业:《每课一练》第2 页,《小灵通》第2页,数学口算第2页,数学概念抄10遍。
可以改为:《每课一练》第2 页,数学口算第2页,数学概念背1遍抄1遍。
这样的作业不重复,会对学生产生一个激励,只要在课堂在能尽力的去掌握书本中要求的知识,回家可以少写作业,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的激励是正面的,也是可持续的。
2、加强实践性家庭作业。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传统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
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
以往我们会更重视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却很少关注到这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却不知道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在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纸盒的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把作品带到班级里展示。
这个虽然不是书面作业,但是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会感受到长方体的各种特点,如有12条棱,有8个顶点,有六个长方形的面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达到了作业的效果。
3、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并进行宽容性评价。
学生的作业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作业所做出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给予语言评价要有建设性,因为这样做给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传统的作业评定中有一定的划一性,即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只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即可,作业的情况好坏只是看是否完成规定的量和结果的正确性。
但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教师不仅要以是否完成规定的量和结果的正确与否来评判,更要在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态度,有效投入的时间,持续的努力和程度来判定。
对于后进生,要多多进行宽容性的评价,让他们有信心去完成规定的作业。
总之,家庭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
老师应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来,让学生从抄抄写写中
走到社会中去,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及充满趣味的过程吸引学生,寓学于乐,在乐中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家庭作业的迷思》
2、无奈地面对机械、低效的家庭作业作者:xrr30
3、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澎澎
4、流行美国的家庭作业新概念江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