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眼前掠过的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是于刀光掠影中除暴安良的“豹子头“林冲;是让倭寇“谈戚色变“的戚继光:是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他们都是名垂青史的英雄。

然而中国人认为成者为王败者寇,有很多失败的英雄,却被人们淡忘,甚至贬斥。

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气节的“勇”
鸿门宴上刘邦脱逃,自此项羽与刘邦划江而治,老谋深算的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步步为营,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豪杰就此死亡。

虽然项羽不敌刘邦,但是我们可以欣赏项羽霸王举鼎的霸气,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拨兵给刘邦的大气。

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失败了,却抹杀不了他的英雄豪气。

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会吟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佳句。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文人气节的“成”。

鲍照一生隐忍九品中正的痛疾,仍有拟诗不辍的意气;孟襄阳一世布衣,终归鹿门,却存宁静淡泊的清气;李煜亡国身死,仍留一句春华秋月的绝唱,不堕才气;岳飞含冤不雪,怒发冲冠灌一曲满江红,倾注千秋正气。

仕途可以重峦叠嶂,命运可以坎坷峥嵘,真的猛士却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微漠的悲哀,将气节和傲骨在汗青上留下,那诗词是如同其人一般清洁。

身外之“败”,反而更能彰显英雄气节的“勇”。

曾记否
大道废有仁义,慧者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若无颠沛流离的考量,何来李清照如泣如诉的声声慢?若无刑罚冤屈的磨砺,何来司马迁荡气回肠的史记?若无多舛命运的打击,何来王勃空前绝后的滕王阁序?真的文人中的猛士,是宁自刎乌江也不过江东,宁零落成泥也留香如故。

成书之手,应写浩然之心,磨难降临之前,尚是未经雕琢的浑金璞玉,一波三折过后,方能石破天惊。

唯有贫瘠之土开成的奇芭,能坚守涸辙之鲋的苦痛孤独,唯有这样书成的诗词曲赋,敢笑吟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慎莫作桃李,劝君学长松。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让尘杂的宦海之争玷染了文人节气,不让已死的功名利禄侵蚀了古卷书香。

不以成败论英雄_优秀议论文800字英雄,自有一股英雄气;英雄,不能以成败而论。

有一些人,他们在历史书卷中吐露芬芳,虽然失败了,但是却被人们永远铭记。

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或慷慨,或伟大,或荡气回肠。

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光荣事迹;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一腔热血;失败阻挡不了他们的满腹才华。

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失败有时也让人受到震撼。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良好的看法;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

因为,英雄自有英雄的品质。

项羽自刎乌江,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项羽与刘邦划江而治,最后战争爆发了,刘邦节节胜利,步步为营,最终把项羽逼到绝路,项羽逃到乌江边,只剩下很少的兵马。

但是项羽还是命令他们冲杀,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血性。

因为刘邦兵多,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豪杰就此死亡。

虽然项羽不敌刘邦,但是我们可以欣赏项羽霸王举鼎的霸气,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拨兵给刘邦的大气。

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是一位人间英雄。

曹操虽遭赤壁大败,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三国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

那次,曹操举大军伐吴,孙刘联盟结成了。

因为曹操的军士不适应于船上作战,于是曹操听人建议,把战船连在一起,如同陆地。

但是招来了无穷的祸患。

东吴大都督周瑜与诸葛亮一下就看到了破敌之策——用火攻。

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借来了大风,消除了不足之处。

两军交战时,孙刘联军一把火把曹军烧的灰飞烟灭,在一片火海中,曹军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最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差点丧命。

曹操遭受赤壁之败,元气大伤。

虽然曹操败了,但他藐视天下的气概却让我们动容,不以成败论英雄,曹操是一位鼎鼎大名的英雄。

刘翔虽然没有跑完,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10米跨栏的赛场,被亿万观众聚燃。

刘翔因为脚伤跑了几步就停下来,可令人意外的是刘翔没有退后,而是坚持跑完了比赛。

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矫健
英姿,但也可以看到刘翔的体育精神,我们可以记起2004年刘翔的惊人表现。

不以成败论英雄,刘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气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