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 便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 便秘ppt课件

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 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干姜、小茴香增 散寒之功。 半硫丸:温补命门之火,疏利大肠。燥胜湿,辛下气,温开 郁,三焦通而二遍利。
肺脾肾—虚秘
阳虚
年老阳虚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肠胃积热
热病之后 肺热下移
肠胃---热秘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年老体虚
粪质干结
素体阴虚 病后产后
阴血亏虚
年老阴虚 大 失 血
阴亏血少—虚秘
感受外邪
便秘的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便秘的直接原因:冷、热、虚、实四种。 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肺相关 。
诊查要点--病证鉴别
积聚:与便秘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 现在小腹左侧,积聚则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 扪及索条状物,积聚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粪 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积聚之包块则与 排便无关。 肠结: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肠结多为急病,因 大肠通降受阻而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 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肠梗阻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热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九。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通腑泻热,火麻 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 若肺热气逆,咳喘便秘者,加瓜蒌、苏子、黄芩清肺降 气以通便; 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一次60%,一日二次30%,二日一次10%。
病因病机
便秘
大肠传导不利
大肠传导失司
粪质改变
情志失调
气滞
传导阻滞 寒凝 大肠传导不利 气虚 传导无力
久坐少动 术后粘连 肺失宣降 过食生冷 外感寒邪 劳倦内伤 病后产后 年老体虚 素体阳虚
肝脾肺---气秘
饮食不节 胃肠 --- 冷秘 情志失调 年老体虚 感受外邪 脾肾— 虚秘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即超过 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排便间隔超过3天以上;
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 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兼兼证。
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 体弱等因素有关。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2、气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
或便而不爽,腹中胀满,舌苔薄腻,脉
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五磨饮子加大黄)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
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冷秘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手足不温,舌苔白腻, 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细辛汤或温脾汤合半硫丸。
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
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燥结者,盖此非气
血亏虚,即津液之耗。凡此之类,不可轻用芒硝、
大黄、巴豆、牵牛、大戟等药,及承气等剂。虽近 日得畅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 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常用药物: 泻下药 -寒下:大黄、芒硝、潘泻叶; -温下:巴豆 -润下:麻子仁、郁李仁、瓜蒌仁、苏子、决明子、
桑椹子;首乌、芦荟;核桃仁、韮子、肉苁蓉。
行气导滞药:木香、槟榔、乌药、厚朴、沉香、枳实、莱菔子
巴豆
肉苁蓉: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据调查,
每千株梭梭中,仅有7株肉苁蓉。又因梭梭是骆驼的优良饲料和当地群众的燃料, 因此过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苁蓉处于临危的境地。
黄元御:“人之大便,所以不使其畅者,
以肺主传送而大肠不听;肝主疏泻而肛 不闭。”
三、范围
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直肠及肛门
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吗啡、阿片、铅中
毒等)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甲亢、甲减、
糖尿病), 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术后、 老年人、肺气肿等原因引起的膈肌、腹肌、肛提肌 收缩力减弱)等。 正常人的排便次数为:一日三次至三日一次,每日
便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孙建光
概述
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 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一、含义
秘,“闭”也。三层含义,一是排便次数减 少,周期延长;二是周期不长,粪质干结; 三是排便困难,费力不畅。其中以第三条最 为重要。
《内经》:魄门亦为五脏使
胃热炽盛,下传大肠,大肠热盛,燥屎内结; 脾主运化,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传导之功;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
肝主气机,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
阳不足,则大肠失干温阳,传运无力,大便不通。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三、辨舌质舌苔 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为阴津亏少;
舌淡少苔,为气血不足
舌淡苔白滑,为阴寒内结;
舌苔黄燥或垢腻,属肠胃积热。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 实证:去邪,泻热、温散、消导。

- 虚证:扶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忌滥用泻(通)下 《景岳全书。便秘》“秘结者,凡属老人、虚人、
诊查要点--相关检查
直肠指检、直肠镜、结肠镜等排除
器质性病变如癌、痔、炎症等。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一、审病因: 素食辛辣、煎炒—热秘 忧郁思虑、久坐、术后—气秘 年老、病后、术后—虚秘 素体阳虚,加食生冷—冷秘;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二、辨粪质 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属阴虚燥热内结;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多为阴寒凝滞; 粪质不甚干结,排出断续不畅多为气滞; 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多为气虚。
二、沿 革
《内经》“大肠者,传导之官也”
二、沿 革
张仲景
寒:大黄附子汤温里泻下
热:承气汤苦寒泻下
虚:麻子仁丸养阴润下 实:厚朴三物汤理气通下 阳结(有火):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 实,名曰阳结 阴结(无火):脉沉而迟,不能食,大便反硬,名 曰阴结。
二、沿 革
张景岳:“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主司 二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