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共48分)1.在加点汉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8分)翘.首(qiào qiáo)教诲.(huǐhuì)乳臭.未干(xiùchòu)瘦削.(xuēxiāo)称.心(chènɡchèn) 倔强.(jiànɡqiánɡ) 不期.而遇(qījī) 咀嚼.(juéjiáo) 2.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错字下面。

(5分)黄梁美梦瞭如指掌聚精汇神不可明状声声不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5分)shàn chánɡfù ɡài tuǒ tiēhān hòu yú chǔn( ) ( ) ( ) ( ) ( ) qīnɡ mièxiānɡ qiàn bǐ shìāi dào d iān bǒ ( ) ( ) ( ) ( ) ( )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只填序号,不可重复)(6分)(1)A.飘B.冒C.笼D.应和E.附和F.安静G.平静春雨密密地斜织着,农家的屋顶上全________着一层薄烟。

树叶绿得发亮。

草丛里偶尔传出一两声虫鸣,与沙沙的雨声________。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________的夜。

(2)A.飞奔如兽B.仰天长啸C.凶猛如火D.珍珠四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水,一路奔腾,将柔情万缕变为________,将喃喃细吟变为________。

经过壶口,立刻________,激起翻滚波涛。

5.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阳出来了,群山披上金甲,满山的橘柚树浮光跃金....,一片明丽。

B.微雕艺术家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随意雕刻。

C.讽刺是要夸大的,但绝不是张冠李戴....。

D.妈妈跟着妹妹学习弹琴,真是东施效颦....。

6.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1)“严峻考验”“严厉眼神”“严肃表情”“严格要求”词语搭配正确。

( )(2)“但使龙城飞将在”和“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唐代将军李广。

( )(3)“理由很勉强”和“他咬咬牙,又勉强走了几步”中,“勉强”意思相同。

( )(4)“黄山松屹立在高山之巅,终年向着阳光——除非高山变成平地。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4分)(1)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先加标点,再写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任选两个词语,写一句话表达完整的意思。

宛如摇曳点缀韵味天籁之声尽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序号。

(5分)( )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直插云天。

( )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 )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 )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9.修改病段(标点两处,病句三处)。

(3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在文化史上卓尔不群。

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和众多的形象。

法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评价:全书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给读者以深厚的兴味。

10.把古诗名句填写完整,并在括号里写出作者名。

(6分)(1)君子之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 )(3)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羌笛”声音幽怨哀长,诗人常常用它来寄托内心的“忧伤、思念”之情。

请写出一句带有“羌笛”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诗中常常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所描写的景象。

比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请写出一句带有夸张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我国古代先贤中,“孔孟”如影随形。

“孔”是指____________,“孟”是指____________。

二、阅读。

(共32分)(一)(14分)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③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如果……就……但是……B.虽然……但是……因为……C.即使……也……但是…… D.只要……就……因为……12.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2分)A.蟋蟀B.蟋蟀的住宅C.蟋蟀的平台D.伟大的工程13.蟋蟀建造住宅的条件是( )(可多选)(3分)A.有水源B.隐蔽C.干燥D.卫生E.清洁14.短文中“平台”是指( )(2分)A.草丛B.隧道C.微斜的门口D.堤岸15.“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称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18分)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总而言之那时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遭受着与你相等的苦痛。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17.短文的叙述角度很特别,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2分)A.第一人称叙述B.孩子对母亲倾诉C.母亲对孩子倾诉18.短文已经分成四个部分,并且已概括出第一部分的意思。

请用小标题概括第二到第四部分的意思。

(3分)(引出话题)—( )—( )—( )19.哪些情况“我”“不必打”?哪些情况“我”“必须打”?从短文中找到语句,摘抄在横线上。

(2分)“不必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到( )和( )这两个词语,就知道“我”打“你”时的心理感受。

(2分)21.“臂系千钧”是指“手臂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