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行动研究计划

教师行动研究计划

教师行动研究计划篇一:行动研究计划国培(2010)骨干教师培训行动研究计划广元市利州中学祁林花我作为广元市一名教师被选拔参加“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是我的荣幸,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和进修的好机会,也是一项培养自己能力并影响和带动我校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任务,所以,参加这个培训班的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

一、近期个人发展目标。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时,做到读书有体会,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和理论水平。

,、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老师。

4、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论文等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素养,成为了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关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成为有一定个性的或市内知名教师,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三、具体措施,、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入,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之梦》、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报刊杂志,通过孜孜不倦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素养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

4、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的对媒体设施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学习新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教育教学之中。

生动的课堂、全面的数学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都不是一日之功,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下子成为特级教师,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教育专著发表,但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会一直朝着心中的梦想迎风起航,虽一路风风雨雨,但是我一定坚持不懈,尽心尽力。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篇二:小学教师行动研究计划教师行动计划篇三: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所界定的含义: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一)为行动而研究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

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

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二)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形成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三)由行动者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二、行动研究的四环节(凯米斯的四环节)四环节(四阶段)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一)计划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

“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

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二)行动“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

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

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

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

“行动”包括:1、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

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逼近解决问题的性质。

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

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

3、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以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

它是灵活的、机动的。

(三)观察“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1、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因此,行动研究中经常采用源于航海和军事勘察的“三角观测法”。

2、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由于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转自: 千池锝范文网:教师行动研究计划)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观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有效技术。

观察的内容有:第一,行动背景因素及其制约方式。

第二,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的实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干扰,如何排除等等。

第三,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

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的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的和怎样带来的观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这些材料对于效果分析来讲是缺一不可的。

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必须追求观察的科学性,灵活运用各种已知的观察技术和数据、资料的采集分析技术,如实况详录与工作时间取样、事件取样,日记描述与轶事记录、清单法,行动检核记录与行为编码记录,直接观察与间接性的调查访问测验,文字描写与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等等。

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要让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局外人与当事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动的全过程。

(四)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反思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1、整理和描述。

即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

2、评价解释。

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

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3、写出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的报告有自己的特色,允许采取多种不同的写作形式。

如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撰写叙述故事,让不同的、多元的声音一起说话,也可以编制一系列个人的叙述、生活经验,让当事人直接向公众说话。

下面以湖南汨罗市的素质教育探索为例来进行分析:(1)设想,,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课堂教学造成了这样一些弊端: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呢,看来首先应改进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2)计划,,课堂教学中,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突出“思” 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突出“乐” 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行动,,改造教法、学法,为学生提供“学案”,让学生可以“自己走路”;用“疑”激“思”,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中求知、得知。

(4)观察,,观察备课、上课、评课是否都突出了“学法”、“思法”。

(5)反思,,对整个教改的实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教改“三字经”,即注重“学”、“思”、“乐”。

近年来,行动研究的操作过程又有了新的发展。

如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基本设想的游移交更,即研究人员不仅可以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可以更改研究的课题。

另外,现在的行动研究更强调对行动全过程的监督,注重系统的反馈和开放性。

目前,行动研究的文本已经超出了科学与文学的界限,正向正统的科学研究说话体系挑战。

三、 8 步行动研究实操指南第 1 步想一想你对行动研究产生兴趣的原因。

你是否经常想改变你教学的方式,你是否好奇为什么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某种行为,你是否担心学生的表现,你是否会和同事讨论你的教学实践,你是否想要更多的了解教与学,你是否想被学生认可为一个好老师,第 2 步构思问题框架清晰的阐述你所关心的和你观察到的内容我注意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总是想知道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知道如果??,会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是,我的学生总是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 步根据你的问题查找相关的文献a.其他的行动研究是如何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其他的课堂研究是如何开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 步. 改进和提炼你的研究问题对于这个主题,我已经了解到了哪些内容,我是如何来看待这个主题的,我想要强调什么问题,篇四:行动研究计划及实施步骤篇五: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方法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定义,依Elliott(1991)的说法,它是『社会情境的研究,用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