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浅论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现代中西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们应在研究我国股利政策实践的不同特点的同时,还应分析我国股
利分配政策成因及因素。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成因分析
一、股利分配方式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的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报酬。

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
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又称红股、送股)两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常常被上市公司
作为股票股利的一种替代品,在此一并归人股利分配范围讨论。


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条件不同。

现金股利适用于企业现金较充足,分配股利后企
业的资产流动性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并且具有有效广泛的筹资渠道
的企业。

股票股利只要符合股利分配条件,即企业不管是否实际收
到现金,只要账上能够盈利,就可以采用股票股利。

2、性质不同。

现金股利的发放致使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减少
同等数额,是企业资产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可用资产,是利润的
分配,是真正的股利。

股票股利是把原来属于股东所有的盈余公积
转化为股东所有的投入资本。

实质上是留存利润的凝固化、资本化,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利。

3、财务影响不同。

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而无
须分配现金,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
公司的长期发展。

而发放现金股利将减少企业的实物资财,直接影
响企业内部资产的结构,致使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重发生变化,有利于调节资产的结构。

4、会计处理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
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先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所以,两种分配方案
不但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且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上就
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二级市场比较欢迎送红股,而反感派送现金。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还不成熟。

红利与股价之比很低,与资本利得相比更微不足道。

投资者主要是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而送红股又是二级市场炒作
的题材,填权的可能性很大。

也有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人
或机构为了赚取该企业股票的投机收益,利用其影响促使管理当局
分派股票股利,甚至是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本。

而西方成熟股市,
投资者大都关心的是拿到手的现金股利,而不在乎虚有的送股。

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致益较差,无利可分。

有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操纵利润,因只是账面利润,无能力支付股利;也有
的上市公司尽管有利润,但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足,无现金可分。

而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
何代价。

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股利的客
观原因。

三、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上市公司在制订一个适度的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政策的合理性,所以公司在制订政策时不
仅需要考虑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
防止企业股东和管理人员滥用手中职权,除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合
同时要对股利分配加以约束外,各种法律法规也要对公司的这种行
为加以一定的限制。

主要包括:
(1)契约约束。

当企业举债经营时,债权人为防止公司以发放股
利为名私自减少股东资本的数额,增大债权人的风险,通常在债务
契约中含有约束公司派息的条款。

如规定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
只有当公司的某些重要财务比率超过最低的安全标准时,才能发放
股利;派发的股息仅可从签约后所产生的盈利中支付,签约前的盈利
不可再作股息之用;也有的直接规定只有当企业的偿债基金完全支付
后才能发放股利等规定。

诸如此类规定,足以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2)法律法规约束。

各国的法律如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规对企业
的股利分配给予了一定的限制。

如: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利润约束、偿债能力约束等等。

这些约束对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股利
政策均有一定限制。

因此,在下列情况下企业不能分配股利:当企
业的流动资产不足以抵偿到期应付债务时;未扣除各项应交税金时;
未弥补亏损时;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时;当期无盈利时;经董事会决定,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
分配后盈余公积金不能低于注册资本的25%等。

2、变现能力因素。

公司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
因素。

—个公司速动资产多、现金充足,那么它的股利支付能力也
较强,这时采用高股利政策当然可行。

但是如果一个公司因扩充生
产规模或偿还债务已将其可变现的资产和现金几乎耗用完毕,那么
就不应该采用高股利政策。

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财务管理者总要
设法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有价证券来应付各种突
发情况。

否则,大额股利支付会影响公司偿债能力。

3、财务信息因素。

公司增加股利发放表明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管
理人员对公司的前途看好,公司未来盈利将有所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因此,股份公司一般不敢轻易改变股利政策,以免产生种种不
必要的猜测。

4、股东投资目的因素。

股利政策最终要由董事会决定并经股东
大会审议通过,所以股东投资目的(如:为保证控制权而限制股利支
付;为避税目的而限制股利支付;为稳定收益和避免风险而要求多支付股利等等),这些足以影响政策的最终制定。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3]张瑞稳:《财务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