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之我见1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之我见1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之我见对比实验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利用对比实验,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某种事物或某个量怎样随某个特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可以帮助我们定性或定量地找出某种事物或某个量在某个特定条件发生改变时的变化规律。

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呢?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即是公平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小学科学教材中大多数探究活动都是采用对比实验完成的,我们要通过这些实验,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教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是把实验任务、实验仪器和器材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搞就万事大吉,老师只当甩手掌柜,而是每一节实验课都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这包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做好必要的引导,课后做好反思与小结。

1、课前准备
(1)、备好实验课。

这包括:三维目标是什么、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重难点在哪里、选择哪些仪器和器材更合适(要求:实验中现象明显或量的变化大,即对比度强;可操作性强;取材方便,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需要事先预防、怎样合理安排实验流程(即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科学探究的实际)、在仪器或器材的使用上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如何利用情景激发兴趣、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求知欲等。

(2)、合理配置实验仪器和器材。

实验仪器和器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我对这一点是极其重视的。

例如:《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的程序中有一步是“测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四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是在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浮力,从而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的结论,进而引出同体积的物体和液体重的关系对物体沉浮影响的问题。

这个实
验中的物体若用钩码,会使实验的对比度过小,因为学生实验用的钩码体积太小,再加上这几种液体的密度悬殊又不大,因此,浮力悬殊不大,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几乎看不出来。

因此,做这个实验时,我把钩码换成了比它体积大得多的石块,学生实验时效果较好。

2、课中的引导。

这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与原理、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和器材、实验表格)、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和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小结总结经验及教训等。

3、课后反思与小结。

主要是找出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提出补充与改进方案。

这一个环节必不可少。

它可以促使教师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档次。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仅有教师的精心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课堂上,教师除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外,还必须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明确实验目的、理清实验思路
实验目的即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或所要验证的结论,实验思路即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原理、完成实验的步骤、需要观察的对象、需要记录的现象及数据、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等。

明确了这两点,学生才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

此类问题,低段年级教材上一般都有引导,高段年级则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写出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分工明确、操作正确、观察仔细、记录如实
各实验小组的成员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即谁统筹、谁操作、谁记录、谁观察要落实到人,一般由组长统筹,由两名以上同学操作,由一人记录,大家一起观察,实验中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发挥团队集体作用,彰显团队的集体智慧。

执行操作的同学一定要按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规则、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进行操作。

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任务、锁定观察对象。

记录要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绝不能弄虚作假。

3、认真分析、合理推理、概括结论
对于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处理,要紧紧扣住谁在变化、谁引起的变化、怎样变化等关键点,要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研究讨论,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和推理,去伪存真、集思广益,最后概括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

4、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生总结出结论或规律以后,要自觉地把这些知识与生产和生活
实际进行联系,要主动地想到怎样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些都要靠老师平常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学生会慢慢地形成习惯、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

例如:《做个小开关》一课的教学,在学生了解开关的作用及原理后,紧接着让学生用简易的材料制作开关并用之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然后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几种常用的开关:接触式开关(闸刀开关、拨动开关、拉线开关、按键开关)、非接触式开关(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拓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几种常用开关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大家还知道哪些开关?它们分别应用在哪些地方?
生:温度控制开关,用在电冰箱上。

生:还可以用在火灾报警器上。

师:对,讲的很好!大家接着来。

生:还有程序控制开关,用来控制马路上的红绿灯。

师:对极了!我们学校的铃声就是通过这种开关控制的。

师:大家还想在哪些地方利用开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生:我家用的是井水,用电动水泵抽的,我想安一个开关,水满时自动关机,水少时自动开机。

师:这个想法很好!你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或咨询有关的技术人员做出这样的开关。

••••••
通过这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们思路大开,兴趣陡增,教室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5、实验小结
实验后的小结不可忽视,更不可丢弃。

这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你如果囫囵吞枣,再好吃的东西,也感觉不出它的味道,也会把它当作青菜萝卜一样,不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

实验小结是对实验过程的一种品味,能让学生品味出实验中的苦与甜(即对与错、得与失),是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一次回顾,这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也对学生以后的实验大有益处。

实验小结不单纯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这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拔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谬误之处诚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我将不断求索,逐渐提高自己的科学课教学水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