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概念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进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心理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人的知情意行完整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

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以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
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

催眠是指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
导形成的。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焦虑(焦虑障碍)是指受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失率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率性失眠。

情境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得,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境的记忆。

压力源人们将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

心理学是一门一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视觉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
降低感受性。

心向坚持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

心理健康(狭义)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
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感知。

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
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性别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关于男性或女性的行为准则。

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

(巴伯尔和斯潘诺斯)
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
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
双方彼此交流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
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
语发展上。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绝对感受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回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
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图示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遗忘曲线根据再学习法,艾宾浩斯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

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使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