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3.习得性无助感: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课件)4.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5.知觉: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6.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课件)7.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8.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9.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10. 想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情商:是人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五部分,即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12.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3.比率智商: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14.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太分布曲线为基础,将人们的智商看做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太分布,离差智商=100+15*标准分(标准分=(被试测验得分-团体的平均分数)/团体分数的标准差)15.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6.个性: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7.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提高了感受性。
既可提高感受性,也可降低感受性。
18.自然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19.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20.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二、问答题1.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
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
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有些人则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3、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
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4、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2.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迄今为止是心理学界最为推崇的需要理论。
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当然,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缺陷也显而易见。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将人类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3、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简述情商的内涵。
情商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即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有些其他因素,如: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定势的作用: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5. 试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6. 简述气质的特征。
气质特征分为三个维度:(1)情绪性,指一个情绪反应的强度:(2)活动性,指一个人是好动还是好静;(3)交际性,指一个人是否好交际。
这个理论被称为ESA模型。
7. 简述韦纳(B. Weiner)的归因理论。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的失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8. 结合实际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同第4题9. 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谈谈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一、遗传的作用,二、环境的作用:1、产前环境与出生环境,2、家庭环境,3、学校教育,4、社会阶层。
人格不单纯是某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0.简述知觉的特征。
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1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2.简述遗忘的原因。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影响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忘记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13.结合实际谈谈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精确地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只要是有算法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照规则进行操作,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2、启发法则是凭借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也称为经验规则。
启发法有很多种,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启发法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计划等。
14.试述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1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16.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即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背景智力: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17.试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的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18.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
而这7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而在其余方面却是蠢材,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
这7种智力为:(1) 语言智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
由此告诉我们智力的概念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在先生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3.个性心理4.心理状态5.自然实验法6.心理测量法二、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和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个性心理可分为和。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铁钦纳C.奈瑟D.皮亚杰四、简答题: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等师范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又是什么?5.简述实验法的几个变量。
第二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神经系统包括三部分。
2.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是,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区域叫。
3.中枢神经系统由等部分构成。
4.有人认为,人脑产生后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四次革命。
为。
第二次为;第三次为;第四次为。
二、选择题1.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B、情感C、意志D、能力2.()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3.睡眠的特征有()A、第一个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B、第二个阶段很难被叫醒C、第三、第四个阶段脑电波从出现△波到大多数是△波D、在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4.大脑皮层包括()等组成部分A、主叶和侧叶B、顶叶和枕叶C、中央叶和旁叶D、额叶和颞叶5.冯特和铁钦纳是( )学派的创始人.(A)格式塔心理学派(B)构造心理学派(C)机能主义心理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6.网状结构是( )(A)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中枢(B)言语运动中枢(C)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D)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7.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A)左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B)右利手的人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C)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D)左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函数8.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 )(A) S=K log R(B)△I/I=K(C) 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D) 心理量是刺激的物理量的冥函数9.生理零度是指( )(A)皮肤表面的温度(B)37C(C)36.5C (D)正常的体温10.用两眼看同一物体的时候,在两眼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略有差异的现象叫( (A)双眼视轴辐合(B)线条透视(C)双眼视差(D)双眼的结构级差11.似动现象是指( )(A) 物体在空间中发生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B)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C) 双眼视差(D) 知觉的理解性12.梦的主要特点是( )(A)梦境的不连续性(B)梦境的意识性(C)梦的内容的情绪性(D)梦的内容的个性化特征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