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

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

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

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衡盐类水解及缓冲溶液 2
4 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
定6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滴定分析法及酸碱中和
滴定
2
4
5 分光光度法 2 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定量
分析法
显色反应及测量条件的
选择1 1
7 烃 5 有机物概述
烷烃、烯烃、炔烃、二
烯烃和萜类、环烃
5
8 立体异构 2 光学异构
构象异构1 1
9 卤代烃 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性质
1
10 醇、酚、醚 2 醇、酚、醚的分类、命
名、性质
2
11 醛、酮、醌 1 醛、酮、醌的结构、命
名、性质
1
12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
代羧酸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
构、命名、性质和常见
取代羧酸
2
13 含氮含磷化合物 2 硝基化合物、胺、有机
含磷化合物的分类、命
名和性质
2
14 杂环化合和物 1 常见杂环化合物的分
类,命名
1
15 生物分子 2 糖类、脂、氨基酸与蛋
白质、核酸的性质
2
(2)实验课程(总计22学时)
序号项目学

任务学时
1 溶液的配制 4 学习实验室规则
化学实训常用仪器简介
及洗涤,使用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
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 2
2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
计的使用2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计
的使用
2
3 天平称量练习 2 电子天平
分析天平(三种称量法)
2
4 滴定分析操作技术及
应用练习2 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
涤、装液、读数、滴定、
终点判断
2
5 酸碱中和滴定 4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
制与标定
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2 2
6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 植物中可溶性还原糖的
测定
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水
样中铁的含量2 2
7 自动旋光仪的使用 4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

4
六、教学内容纲要
项目一:无机化学部分
1、参考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8学时
2、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和换算
(2)掌握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理论,并能应用于电解质溶液中平衡的分析
(4)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及电子天平、分析天平、PH 计的操作方法
3、工作任务
参考学

20学时
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和换算
2、掌握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理论经,并能应用于电解质溶液中平衡的分析
4、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及电子天平、分析天平、PH计的操作方法
工作任务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
用天平采用三种不同称量方法称量物质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
相关实践知识1、浓度的计算
2、玻璃仪器的洗涤、选择和使用
3、天平的使用、PH计的使用
相关理论知识1、溶液浓度表示法及换算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3、电解质溶液及离解平衡
拓展知识1、浓度相关概念
2、平衡理论
项目二:分析化学部分
1、参考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10学时
2、学习目标
(1)学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2)掌握酸碱滴定原理和滴定操作技术
(3)了解分光光度法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3、工作任务
参考学

18学时
学习目标1、学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2、理解滴定分析法原理,掌握滴定操作方法
3、了解分光光度法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工作任务酸碱中和滴定并对酸碱中和滴定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两个实验的测量分析
相关实践知识1、滴定操作
2、分光光度计使用
相关理论知识1、中和滴定原理
2、分光光度法原理
拓展知

滴定分析法原理,分光光度法应用
项目三:有机化学部分
1、参考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4学时
2、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命名(2)了解有机物的光学异构和构象异构
(3)掌握自动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3、工作任务
参考学

22学时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命名
2、了解有机物的光学异构和构象异构
3、掌握自动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工作任

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相关实
践知识
自动旋光仪使用
相关理论知识1、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2、有机物的立体异构
拓展知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官能团性质
七、考核办法和要求
平时成绩50%(出勤10%,课堂提问和作业20%,平时实验操作20%),期末50%
八、实施建议
(1) 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2) 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光焕发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职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4) 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九、教学条件
化学实验室常规配置及分光光度计,PH计,自动旋光仪,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十、学习评价
(1)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

(2)本项目课程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3)本项目课程学习完成后应能满足本专业所需化学知识和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