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女权主义”看《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权主义”看《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权主义”看《莎菲女士的日记》
XXX
摘要: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大部分小说创作涉及中国女性生活的领域,如她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就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抗争意识和对女性在社会中处境的忧虑。

本文从女性的尴尬处境及莎菲的抗争两方面分析这篇丁玲的早期作品。

关键词:莎菲、凌吉士、女权主义、婚姻、抗争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由三十四篇日记组成,其中二十四篇都和凌吉士相关,且多数都以莎菲女士和他的关系为主要描写对象。

就小说的主线结构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系列看似散乱的日记书写是有一个中心的,那就是莎菲女士和凌吉士的爱情关系。

前三篇没有涉及到凌吉士,是交待了一下莎菲女士的状况;接着,凌吉士开始介入莎菲女士的生活;最后一篇日记是莎菲女士要结束和凌吉士的关系。

在这一系列的爱情描述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矛盾问题是莎菲女士对凌吉士先是追求然后拒绝的态度的急剧转变。

我认为在这样的急剧转变并不是出自莎菲内心,其中还隐含着丁玲对当时乃至现代女性在社会处境的忧虑。

显然莎菲对凌吉士是一见钟情的:“我为要强迫地拒绝引诱,不敢把眼睛抬平去一望那可爱慕的壁炉的一角。

两只不知羞惭的破烂拖鞋,也闭着我不准走到桌前的灯光处。

我气我自己:怎么会那样拘束,不会调皮的应对?平日看不起别人的交际,今天才知道自己是显得又呆、又傻气。

唉,他一定以为我是一个乡下才出来的姑娘了。

”之后莎菲开始主动接近凌吉士,故意搬到和凌吉士家很近的地方。

在和凌吉士交往渐深时,莎菲又发现了起肮脏的灵魂:“他除了不满于他父亲未曾给他过多的钱以外,便什么都可使他在一夜不会做梦的睡觉;如有,便只是嫌北京好看的女人太少,有时也会厌腻起游戏园,戏场,电影院,公园来……唉,我能说什么呢?”于是莎菲决定拒绝他。

可是莎菲无法背叛自己的感情,就在这样的纠缠中莎菲在最后把凌吉士赶出门外,独自漂流。

我们都明白日记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那么就不可避免得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关于凌吉士的形象或许没有莎菲写得如此糟糕,我们可以从毓芳在觉察到莎菲和凌吉士之间的不正常后的告诫里面略窥一二:“莎菲,我觉得你太不老实,自然你不是有意,你可太不留心你的眼波了。

你要知道,凌吉士他们比不得在上海同我们玩耍的那群孩子,他们很少机会同女人接近,受不起一点好意的,你不要令他将来感到失望和痛苦。

我知道,你哪里会爱他呢?”而且莎菲自己也曾在日记里写到:“他听后却受窘了,不好意思的在含含糊糊的回答,于是我向心里说,这还不是一个坏蛋呢,那样高大的一个男人却还会红脸?”这样一个在帮女生补习时听到女生暗暗表示的话语都会脸红的纯情男人显然不是莎菲后面所描述的那样:“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


那么莎菲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日记中欺骗自己,对自己实行自我催眠呢?我认为在整个事件中蕴姊的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莎菲和凌吉士在一月一号认识,一月四号莎菲便搬家到凌吉士附近,一月十二号两人关系便已密切,但是,接下来,蕴姊的信改变了这一切。

一月十六号,蕴姊写信给莎菲,诉说自己爱情的消失,
生命的无意义,这封信显然给莎菲沉重的打击,她为此自残,住进医院,三月四
号方才出院,三月九号和凌吉士关系还好,之后蕴姊死了,而在三月十三号突然
就说起了凌吉士可怜的肮脏思想。

小说中没有正面出现蕴姊这个人,但是,从莎
菲的回忆来看,她们应该是在一起生活过,后来,蕴姊找了一个爱人,随爱人走了,结婚了,但小说之后写道:“她信里说:‘我的生命,我的爱,都于我无益了……’……从她的信中,我可以揣想得出她婚后的生活,虽说她未肯明明地表
白出来。

神为什么要去捉弄这些在爱中的人儿?蕴姊是最神经质,最热情的人,
自然她更受不住那渐渐的冷淡,那遮饰不住的虚情……”后来就是蕴姊死了,莎
菲写道:“假使她不被神捉弄般的去爱上那苍白脸色的男人,她一定不会死的这
样快。

”这样,莎菲就把蕴姊之死和爱情、结婚联系起来了。

这不免让莎菲重新
思考她和凌吉士的爱情关系。

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国女子是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在莎菲的描
述中蕴姊显然是当时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

然而当她因为爱情进入的婚姻时,由
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也导致蕴姊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导致她对生活
失望,郁郁而终。

在当时那样的中国环境中,婚姻必然地充当了把女子重新禁锢
的工具,而这也是丁玲想要表达的忧虑。

因此,莎菲才会拒绝凌吉士的爱,才会
如此惧怕婚姻!
然而莎菲的抗争不仅仅表现在她拒绝凌吉士的爱,还表现在她对苇弟的态度上。

作为莎菲的追求者,苇弟是全心全意爱着莎菲的。

他对莎菲的照顾无微不至,
对莎菲的戏弄心甘情愿。

但莎菲却一直拒绝他,只是把他当成是好姐妹般的存在,
这无疑是对苇弟的巨大打击。

面对苇弟如此,莎菲的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因此
才会说“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到那
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我更愿有那末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
填实苇弟所感得的空虚啊!”即使如此,她依然拒绝了苇弟的爱,这不失为是一
种对男权的报复,对几千年来男人无情得抛弃女人的报复。

莎菲拒绝苇弟和凌吉士,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正是由于这种拒绝,
莎菲证明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向整个男权社会发起了挑战的宣言。

她企图夺取在
爱情中的主导权来摆脱男性的主导地位,企图用拒绝来冲破男权社会给女性设置
的家庭牢笼。

而莎菲对于苇弟的折磨完全是男性对于女性施虐的变相罢了! 捡起
男性统治女性的这一套把戏,莎菲企图同样地以女性的优越、以自身为筹码来颠
覆男权打倒男权,她要推翻男性王朝,自己来当王。

但她最终失败了,还把自己
的心也搭了进去。

在她拒绝的两个男人中并没有真正成熟的,他们都或多或少的
带着一些女性气质,根本不能代表整个男权社会。

而企图以女权来打倒男权似乎
又陷入男权的暴力、强权逻辑圈套中,以一种扭曲来取代另一种扭曲,这显然不
是正确的道路。

以平等自视的身份, 与真正的强大的男性并肩平等地站立, 莎菲们当在共
同的更广阔的时代空间、社会生存空间中去抗争, 去证明自己。

而这, 正是丁玲
以后所走的路,而这条路还有很长的一段没有走完,需要我们继续向前。

参考资料: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白浩,一个男权者的偏见——我看《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拯救与自救[J]
[4]刘宏志,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