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四课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生活第四课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2)文化的继承性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
(2)传统文化的作用 (3)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延续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 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小 结: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
文学艺术,被称 为民族精神的火 炬。
传统思想
在长期历史中形 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 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 社会思想
补充:我们还有哪些 传统习俗?
(2)传 统 建 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3)传统文艺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 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
高密四宝:
茂腔
剪纸
泥塑
扑灰年画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或世代 相传的风尚、礼节 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影响。
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
地位 例子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展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1.为什么?
(1)对民族、国家而言,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才能 兴旺发达(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繁荣,增强综合国力。) (2)对个人而言,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 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怎样对待?
(1)态度:
(2)具体要求:
有人认为,传统民族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具有积极 作用的千年古俗,海英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中宣传一些 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 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 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 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 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 人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 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继 承的表现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即传统文化 具有继承性
(1)传 统 习 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 华 民 族 的 四 大 传 统 节 日
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有宫廷、民用、 京剧、武术、诗 宗教、桥梁、园 赋、散文、书法 林、城市建筑等, 等。 如北京的菊儿胡 同住宅楼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 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 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 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 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 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 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