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药理学 第26章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 第26章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6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的物质构成
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基质 蛋白,它们一般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它 们参与病毒体结构构成。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但不 参与病毒体的结构构成的蛋白或多肽。 它们可存在于病毒体,也可以仅存在于 宿主细胞中。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 核苷激酶和逆转录酶等属于非结构蛋白。
NH2
CH3imantadine
18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一.治疗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抗病毒作用
两者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1. 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M2蛋白而影响
病毒脱壳和复制; 2.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hemagglutinin)而
7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的分类
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 菌器。人类目前发现的病毒有4000多种, 各种病毒有很大差异,分类有多种。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宿主细胞类型等进行分类。
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病毒分为 DNA病毒、RNA病毒、DNA或RNA逆转录病 毒。
干扰病毒组装。 3.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有效,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约为 0.03~1.0μg/mL,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 强度比amantadine约强4~10倍。
19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一.治疗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药代动力学
此两药口服均易吸收,体内分布广泛。 两者常规口服量血药浓度在0.3μg~
0.8μg/mL。 Amantadine绝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血浆t1/2为12~18 h,老年人和肾功能低
下者血浆t1/2 延长。
Rimantadine代谢物60%~90%从尿中排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抗病毒药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病药物 治疗 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 抗HIV药物
3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药物的一般概况
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 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化疗药物:目前临床所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大多毒性较大, 且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免疫疗法:医学史上曾成功地用疫苗接种的方法预防可怕 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 狂犬病等)。
生物制剂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地位:疫苗、干扰素和干扰 素诱导剂等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仍然占有 极其重要的位置。
2010年EV71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5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的物质构成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 外面的蛋白外壳(衣壳,capsid)组成,有 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envelope)。病毒 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是其独立存在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 和感染性。
临床药理学
第二十六章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1
学习导引
➢ 掌握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 爱滋病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 熟悉常用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 谱。
➢ 了解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史。
2
目录
1.概述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药物的一般状况 抗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
2.抗病毒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4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和抗病毒药物的一般概况
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万人不治 而亡。
1919年世界范围内发生流感造成2000万人死 亡。
1976年非洲大陆出现了埃博拉病毒;
1981年出现了AIDS,
2003年非典型冠状病毒的到来,使人们措手 不及;
2009年甲流H1N1病毒
11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的复制
生活周期: ①吸附(adsorption)并穿透(penetration)侵入易感细胞。 ②脱壳(uncoating)。 ③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合成核酸(nucleic acid synthesis)。 ⑤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⑥各部分组装(packaging and assembly)成病毒颗粒。 ⑦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核苷类似药、逆转录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 (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药(蛋白酶抑制药)、 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病毒释放药 (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13
14
15
16
17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一.治疗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9
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性较差
病毒没有细胞壁、细胞膜。 病毒是活细胞内的寄生微生物,在活 细胞外不能进行繁殖,必须利用宿主的 代谢机制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许多抗病病毒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 对人体有毒性。
10
2. 病毒易对药物产生耐药
临床治疗中由于病毒基因组自然突变 以及药物的选择性压力常可出现耐药毒 株。
12
第一节 概述
二.抗病毒药的主要靶点及作用机制
➢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 DNA病毒药。
➢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 抗流感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等。
➢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化学合成药物、生 物制剂。
➢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阻止吸附穿透药(抗体)、干 扰脱壳药(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
8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的复制
病毒生活代谢特征: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 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 代谢、复制。
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以其DNA或RNA 为模板,通过转录和(或)逆转录、翻译等复杂 的生化过程,复制DNA或RNA,合成蛋白质, 通过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