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及企业发展之我见.

改革开放三十年及企业发展之我见.


朱镕基时代的发展转型
1.最大赢家转向中央政府,多极财政和多级管理共存
2.发展进入了以投资带动的阶段 3.投资以基建和重化为龙头,促进民间资本产业投资热 4.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 5.开始采用宏观经济指标调节经济
现阶段:摸着石头过河的高级阶段?
(2008下半年——)
• 07下半年的经济景气指标显示红色警报,规模企业同比增速逐月下降,货币投放效益 下降较快。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温总理在人大记者招待会表示,2008是极为困难的 一年。其实,当时国内几乎很少人意识到——危机已经来临。 08年年初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提升银行利率和收缩商业银行贷款。06年起,注 重环境管制和结构升级,以应对西方压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08年全年贷款额度为4万 亿左右,1月贷放8,000多亿,2月起开始收缩。中央要求央企、地方要求国企,放缓 增长速度实行自保,同时大力干预要素和金融市场,形成房地产、证券等行业的“冬 天”。 这一切都给了企业相当大的压力,这使中国企业自1997年开始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强 烈感受到来自外部对企业的打压,这引起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不满。 8-9月迅速蔓延至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改变了上半年的通膨控制,转向反通缩,旨在以 保稳定、保就业为目的的保增长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出台。目前,对执政者来说,最为 急切的是,给庞大的中国经济产能寻求出路,给庞大的劳动力大军寻求出路。 至今为止,政府并没有拿出多少真金白银,尤其是对企业的救济、支持和扶持方面。
其基本依据是:财力:极高的国民储蓄率和政府所拥有的大量财政盈余和世界第一的 外汇存底,需求: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所要投入真金白银。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可 以使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发挥其极高效率的运作能力。 结论是:中国继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现在需要逐步转化到新的增长模式。



名人们说的在理,但现实--• 如何实现增长模式转换?吴敬琏先生提出了许多系统化的意见,尤其 是在深化市场改革方面,可圈可点。但吴先生的建议忘记了一个关键 点:谁来担当?谁来实施?谁来保证?一句话:人的问题如何解决, 到哪里去找这些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 及企业发展之我见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郭毅 2009年2月20日,上海
内容
• • • • •
三十年,两阶段 对现阶段的看法 产能过剩条件下的经济活动方式 三十年企业经营之我见 关于营销的三句话
一、三十年,两阶段
• 两个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 ——高速增长阶段
• 现在和今后是什么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1978-1996)
• 1978-1984:政策之奇妙:土地包干解决了农民生存和粮 食和农副产品的供应问题,城市票证得以逐步取消。 • 1984-1988:政策之困境: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改革相对 不顺,价格改革风险之大,导致寻求“次优”政策,如具 有短期效应的承包制。 • 1992-1996:政策之释放:开放资源要素和部分金融市场, 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实施上大投资项目,出现高通货膨胀、 过热经济、地方收入上升,而中央财政吃紧。




二、对现阶段的看法
可能出现新的增长模式?
• 可以认为,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的最为重要经济体之一,它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鲜。 套用马克思“资本论”所说,中国同样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一再经历过的生产过 剩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即生产过剩: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似乎可用“不断 增长中的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表示。 这种朱氏增长模式能否持续?事实证明,已经在部分地加以修正,而且在继续的改变 之中。即,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温总理再三强调,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经济 危机,使国民经济走向更为健康的发展之路,但这依赖体制和政策的创新。
• 难道说,中国人就可以使经济危机消失吗?不能!
望未来要回头看 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很简单
•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贯彻了“基于现实并从现实出发”的生存和发展 的原则,而且始终在坚持该原则,使中国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 中国改革成功的秘诀在于: ——中国经济模式的核心是一系列改革进程的谨慎排序,其中经济改革优先于 政治改革。这一模式大大解放了官方的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同时也保留 了主要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基础,并以此作为“经济的稳定器”。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主权虽然多数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通过保留 地方党政官员的任命权来继续主导政策。简言之,中国模式结合了务实主义、 自由主义和市场竞争的要素,同时也融入了很强的国家干预(王勇)。 • 简言之,执政党根据国情,对市场机制积极地予以利用。其中,激励机制的 作用尤其明显,但长期偏向激励机制,导致了相年代初:新大跃进主张的夭折
2.1985-1986年: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第一次抑制 3.1988-1989年:对价格改革的抑制 4.1993-1996年: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再一次抑制
例:南巡讲话后的发展效应 (1992——1996年)
• 财富效应:资源和投资价值得到释放 • 开放效应:外资进入了绝大多数行业 • 体制效应:地方政府成为最大的赢家
• 国民经济管理机制及其社会效应:政府的行政权力及其影响大大提高, 中国所独有的宏观调控功能日益见效,多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清晰、运 作效能提升,财富积累增速加快并主要集中于政府。同时,集权体制 下的劣势因子涌现,对腐败和信息不透明的指责众多,富裕与贫穷共 存,民生改善速度缓慢,中国工业化引起的弊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社会不安定因素随之增加。
• 郎咸平先生的意见一针见血,即,我国经济在全球活动中始终处于低 下的价值链水准。因此,工蚁式的生产方式价值创造与贡献度低,就 业的质量差,人们获取的报酬也就差。因此,他建议,将最富创造力 的民营企业作为投资和发展的主体。但是,即使我们具备了具有世界 竞争力的产业,全球的需求仍就是萎靡不振,怎么办?可否让中国人 来统治世界,来对付全球尤其是发展国家的懒人,如何?
• 腐败效应:政商勾结、内外勾结、天下大乱
• 通胀效应:1995年官方数据是25%,实际为35%
高速增长阶段 (1997-2007年)
• 强有力的管控导致社会经济先抑后扬:朱镕基的经济治理方式大大提 高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随后每年大量的投资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重 化产业投资规模带动了工业生产能力的急剧膨胀,汇率贬值和源源不 断的低廉劳动力促使出口导向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资源要 素和金融市场开放转向了与国民谋求财富行为相匹配的规模化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