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

通过展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壁画;通过分析《农耕及畜牧业传播地图》及分析讲解两段史料,让学生了解早期文明产生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标志。

2.时空观。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每个文明产生的地域,每个文明产生的时间,每个文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掌握每个文明产生的具体地域、时间及成就。

3.史料实证。

通过展示地图、相关史料,并分析讲解这些史料,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孕育了不同而多元的文明,如有埃及文明式的帝国文明,也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有源于大河农耕文明下的专制,也有源于海洋文明的民主政治。

4.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的思考探究,让学生了解“文明”的涵义以及文明的构成要素。

也通过史料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多元”化,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5.家国情怀。

通过探寻古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认识各个文明的伟大成就,各文明的多元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不易,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源远流长而自豪,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条件难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三、教学方法、教具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堂探究、问题探究、史料研读、教师讲解。

教具:幻灯片、多媒体教学。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早期文明的产生,课时内容比较多。

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一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涉及四个文明古国,他们产生的地理条件,文明成就及特征。

学生学习本课会觉得知识陌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四个古文明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在课前就接触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有熟悉感,更容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新课导入用的是流行歌曲,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鉴于古文明遥远而带有神秘感,一些学生学习会觉得吃力,因此准备大量图片资料,直观感受古文明。

再通过分析相关的史料,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配上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这首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文明,她产生于何时何地?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文明的产生?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古文明的探秘之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展示一组原始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如《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设问:观察这些图片,你对早期人类的活动有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

(略)教师讲解,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主要依靠采集食物及狩猎为生,人们一起聚居,一起分享食物,抵御危险,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等级。

展示《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设问:仔细观察图片,指出早期农耕畜牧产生及传播的区域。

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早期农业畜牧诞生及传播于中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安第斯山脉)、东南亚、西亚、东亚、南非、东非。

这些地区农耕畜牧的发展,让人类过上定居生活,为人类文明产生提供条件。

出示材料材料一恩格斯在谈到文明起源时,正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

按他排列的程序:第一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中分离出来;第二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三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由分工引起商品交换,产生了商业和商人,结果就出现了私有制,在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和国家。

——田昌五《华夏文明的起源》材料二“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思考:恩格斯认为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出示:前提是社会分工。

文明的特征:国家、阶级、文字、科学艺术等。

出示早期城市遗址图片(《如卡塔尔·休于遗址》)并附上文字介绍“如卡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据估计,其居民5000-10000人”。

过渡:根据阶级、国家、文字来判断文明产生的标志,那是不是所有的古文明都具有这些基本标志呢,还是具有差异性?我们一起进入“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探寻之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格内容。

师:两河流域,具有哪些代表性的符号?(课参考歌曲《爱在西元前》)第一组组员来列举(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复原图、历史遗迹图片、楔形文字图片。

让学生感受两河流域伟大的文明。

设问:两河流域是如何孕育出这么灿烂文明的呢?出示材料材料一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苏美尔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多风的小平原组成。

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

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融雪流入两河,造成喝水泛滥。

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泛滥只能淹及沿岸地带。

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聚较近。

河水泛滥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思考: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出现何地?文明产生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下。

教师出示两河流域地图,结合地图讲解两河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教师概括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苏美尔(今伊拉克境内)。

两河流域是干旱的荒原,靠雪山融水定期泛滥,灌溉农业。

教师讲解,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国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法典。

出示材料材料三法典第196条,第197条: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

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法典第203条,第205条: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下层社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

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法典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汉谟拉比法典》思考:根据材料三,归纳《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原则;阶级歧视;实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的规定。

过渡:与两河流域文明几乎同时期产生及取得辉煌成就的,是另一个区域的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

2.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明师:一说到埃及文明,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代表性的东西呢?第二组组员列举(略)教师展示一组埃及文明图片:象形文字图片、金字塔图片、纸莎草记载图片。

让学生直观感受埃及文明的伟大。

伟大的埃及文明诞生与尼罗河有何关系呢?出示材料材料一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淀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材料二而且尼罗河像一条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材料三出示古埃及时期尼罗河流域地图思考:根据材料一、二、三说说,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天然的联系纽带与可靠的交通运输线。

师:刚才同学们一说到埃及,一个想到的就是金字塔。

在遥远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民是如何修建金字塔的,为何要修庞大的金字塔?出示材料材料四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材料五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规模最大。

塔底占地13英亩,塔高481英尺,全塔约用2300000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

这一金字塔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即坡道、滚筒和杠杆建造的;那时甚至连滑轮和铁器都没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材料六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法老与世俗法老的区分;这一观念确令人费解。

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

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通通史》思考:根据以上四、五,金字塔的建造会带来哪些影响?根据材料六,说说金字塔主人法老的地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金字塔的建造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金字塔的建造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过渡:现在我们要把探寻文明之旅的注意力转移到东方大地了。

差不多同时,东方大陆产生了两个伟大的古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

的表格内容。

印度跟我们是邻居,又同为文明古国,那请说说你所知道的印度古文明的代表。

第三组组员列举(略)。

教师展示印度文明的图片:城市遗址、泰姬陵、佛教。

教师讲解,在灿烂的印度文化中有两个文化影响深远,一个是等级森严的印种姓制度,一个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出示材料材料一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梨俱吠陀·原人歌》思考:(1)根据材料一,说说不同种姓的地位与组成身体的部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并出示:(1)种姓越高,身体部位也越高;嘴及上臂位于身体的上半部分,因此婆罗门、刹帝利是高等级的统治阶级;大腿、脚在身体的下半身,因此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贱民被排除在身体之外,为不可接触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