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昆虫与环境的关系PPT(共30页)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昆虫与环境的关系PPT(共30页)

生态因子错综复杂,并综合作用影响昆虫种群的兴衰,其中以气象因素、 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最大。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 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⑴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活直接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度高发育快,环境温度低发育慢。昆虫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一 定范围的,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要求的范围是在8-40℃之间, 称之为有效温度区。当然还有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 在22-3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就停止发育,过低就会死亡;反 之,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其发育速度放慢,过高则引起死亡。使 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一般而言,温度直接 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昆虫 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地理上的分布。
有效积温公式是:
K NT K N (T T0 ) N K /(T T0 )
K——常量;N——发育天数(d);T——平均温度℃;T 0 ——发育
起点温度。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 律(有效积温法则)。
法则应用的几个方面
发育速率(V):昆虫完成某一个发育阶段 Nhomakorabea需时间的倒数。
世代数 K1 18734 K2 458
每年发生4代
三、预测害虫发生期 知道了一种害虫或1个有效积温
N K
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T公 式C
进行
预测。
己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 ℃,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时的日 平均温度为20 ℃,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幼 虫。
代入公式,即
T16.3161.0342.38℃ 12
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
五、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如果当地全年的有效积温总和不能满足某种昆 虫完成世代所需有效积温,此地就不能发生这 种昆虫。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①对于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 ②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总是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有差
别; ③昆虫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
N 84 7.3(d) 208.5
四、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人工繁殖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

T K计算C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
温度来控制寄N生蜂的发育速率,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 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才能按时 出蜂?
将计算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代入19 ℃条件下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 蠖卵期的有效积温: K=8×(19-8.5)=84(日度)
二、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 代数
世代数 某 某虫 1地 年1完 代 的成 所 总需 有的 效(有 (积 日 日 效 温 度 )度 )积 总 K K12温 和
己测知槐尺蠖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8日度(K),某年4-8月(槐 尺蠖活动期)在北京高于9.5 ℃(槐尺蠖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的平均值)的 有效积温总和为1873日度(K1),即可推算出该虫在北京每年发生的世代 数: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 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 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
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 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 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 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 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因为①=②=K,得N1(T1-T0)=N2(T2-T0),即
T0
N2T2 N2
N1T1 N1
将计算所得C值代入原式即可求得K。
槐尺蠖的卵在27.2℃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19 ℃条件下,经 8天孵出幼虫,则代入积温公式,得槐尺蠖卵期发育起点温度:
T 0818 9 4 4 .5 .5 2.2 72 3.5 .6 98.5℃
植物保护技术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 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 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 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 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 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 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 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 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 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V=1/N
一、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
发育起点T0可以由实验求得:将一种昆虫或某一虫期置于两种不同温度条件 下饲养,观察其发育所需时间,设两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完成发育所需时 间为N1和N2,根据K=N(T-T0),产生联立式: 第1种温度条件下: K=N1(T1-T0)………………………………………① 第2种温度条件下: K=N2(T2-T0)………………………………………②
⑵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 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 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 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 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 应减去发育起点“T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