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地图学已进入信息科学范畴?信息时代对地图的制作和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有什么影响?
因为地图学已经从传统的纸板制图走向了计算机辅助制图。
也从单纯的纸质线划地图发展到如今的各种新兴电子产品,三维化,立体化,多媒体化,各种电子地图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供静态的信息,而是可以根据实时变化进行信息更新和多尺度显示。
地图学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应用地球科学和必要的数字化制图知识,通过对各类图像的数字处理和解译,快速、准确、大量地提取各种信息,建立数据库和数学模型,着重于研究并解决沿海地区地质环境与自然灾害、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管理和动态监测等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地图学走进入多元化信息时代。
脱胎于地图学的地理信息系统,衍生出WebGIS、VR、DE等发展方向,在许多领域、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数字地球”概念出现,构建一个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巨系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要实现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可视化技术是保障,空间认知是基础,如何将人类头脑中的空间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的信息是难点。
基于这样的需求,通过对认知地图的研究,将地理空间信息的抽象为认知模型,可以实现GIS空间分析,进一步实现计算机可视化。
2.现代地图学有哪些新理论?其研究对地图实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地图虽然产生很早,但对地图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地图学科,国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
70年代,随着自动化、电子计算和遥感遥测技术引进地图学,引起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
同时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论、模式论、传输理论、认知理论以及数学方法引进地图学,使地图学的理论有很大发展,其中包括对地图性质、实质、功能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对地图学定义也有一些新的提法。
如“地图学是用形象—符号模型再现客观实体,反映和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组合和相互联系及其在时间中变化的科学。
”“地图学是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储存和传递,以图形数学模型按比例缩小表现,并为实际利用目的进行解释的科学。
”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地图学家卡内斯尼提出地图传输的概念以后,很快为一些地图学家所接受。
各国地图学家发表不少论文,提出了多种地图传输模式。
法国贝尔廷的著作《图形符号学》,被认为是奠定了地图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国际地图学协会(ICA)在70年代建立了地图传输委员会,后又在1987年专门建立了地图学定义和地图学概念两个工作组,以便对信息时代的地图学定义和概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其中较公认的地图与地图学定义是:“地图是地理现实世界的表现或抽象,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工具。
”“地图学是研究以图形
的、数字的或触觉形式反映空间关联信息的结构、传输、表现和利用的学科,它包括在制作地图及有关空间信息产品中从数据获取到最终产品利用的所有阶段。
”新定义已不局限于图形形式,强调了数字形式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
因此ICA还新成立了与此有关的委员会,如空间数据转换标准委员会、地图与空间数据应用委员会、空间
数据质量委员会、从空间影像制作专题地图委员会等。
90年代,随着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又提出了数据与地图可视化理论,尤其是多维动态可视化的研究,强调地图可视化是地图传输、地图认知和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核心。
90年代还对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原理与方法、数字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互联网地图设计与制作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意义:人们利用现代地图学理论结合高科技技术制作出大量的多题材、多品种、高质量的地图作品。
这些地图作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现代地图学理论不仅大大促进了地图和地图学的发展,而且对认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实质及进一步揭示地图
学的发展规律有指导意义。
3.现代地图学的特征及其进展?
现代地图学的特征
1、现代地图的学的理论体系发生着深刻变化
2、现代地图学新的发展空间
3、高新技术极大的促进的现代地图学的发展
4、制图领域迅速扩展地图品种明显增加
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不断延伸和拓展
Gis 、空间可视化技术、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等技术不断的推动地图学理论的成熟和发展
二、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1 世纪,科学知识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与源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朝着智能化、虚似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方向不断发展与迈进,为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的成熟发挥作用
4.试述现代地图学与GIS、RS、GPS(即3S)的关系。
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 。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
早期的GIS 系统,如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美国哈佛大学开发的SYMAP 系统等,都主要以地图制图为目标,地理分析功能极为简单,更接近一个机助地图制图系统[2 ] 。
在这个时期, GIS 和地图制图系统基本统一,没有明显的区别。
随着GIS 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深入,空间关系的建立和空间分析、管理、规划和决策成为GIS 系统发展的主流。
地图制图和GIS 逐渐分离,前者强调地图表达和地图制图规范,后者更关注地理空间分析。
在GIS中,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环境,地理空间信息的显示不再受到制图图式规范的限制,更趋于灵活、方便。
GIS 地理空间分析强调地理空间数据的目标完整性,强调其独立的地理意义。
与之相反,地图制图为了符合制图规范和读图者视觉的要求,往往无法保持完整的地理意义。
最直接简单的一体化解决方法是对地图图式规范进行变革,降低制图要求,以适应GIS 分析应用的需要。
然而现有的地图图式规范是长期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且结合心理感受、信息传输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探讨,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具有极好的直观性、协调性和艺术性等多重特点。
在现代GIS 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变革的目标是抛弃传统地图制图中不合理的成分,在保证地理分析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地图制图的效果,以确保地理信息表达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