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地图应用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面积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传统面积量算方法 ①图解法。图解法有几何图解法、方格法、条形(梯形)法等 等,是对被测量的范围进行图解,然后将每一几何图形的面 积累加,即可得到待求的面积。 ②求积仪法。操作机械求积仪,先试验出求积仪常数,然后 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将求积仪终、始点读数之差乘以求积仪 常数,即得面积;操作光电求积仪时,首先输入比例尺、面 积计算单位等有关参数,然后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即可在显 示屏幕上直接读数。
PF AD 6 0 AB PE 6 0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法
(2). 地理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的计算 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求算步骤与方法如下: 第一步,从图上读出P点所在的方里网格西南角点O的平面坐 标值: x 0 3990k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所谓地图选用,就是根据地图应用目的和任务、工作 范围、技术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图。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一、地图种类的确定
地图种类主要依据地图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 作业区域大小来确定。收集的地图类型主要有最新的地形图, 自然、社会及经济方面的专题地图等图件。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4.体积和容积量算 欲求一山丘顶部的体积,等高线将山顶划分为若干层。 先求出各截锥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利用下述公式计算 出各截锥体的体积。 (9-7) V i S 上 S 下 h 3 式中h为等高距。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 (1).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 化。即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 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决定 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 面积小;比例小,图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③光电面积量测仪法。把一个被测面积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面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积相等并按某一规则排列的小单元,然后对小单元计数,将 此计数值与已知面积的图形所含小单元数值相乘,即可求出
被测图形的面积。
④称重法。用精密天平称出纸质一样的标准面积纸的重量, 然后称出欲测图形纸张的重量,后者重量除以前者重量,再 乘以前者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面积。
(9-9)
h S n
h (S1 S 2 )
h ( S 1 2 S 2 2 S 3 2 S n 1 2 S n )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5.坡度量算 在地形图上,可依据等高线求出任意两点间的高差,再 求出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便可依据下式计算地面坡度:
L L AB L BC L CD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令各点坐标为
( x 1 , y 1 )、( x 2 , y 2)、( x 3 , y 3) ,
得曲线长度
L
N
( x i x i 1 )
2
( y i y i 1 )
2
i 1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i tg
h D
在工作中,应先根据上式作出坡度尺,其制作方法为: (1).将上式改写为 D 1000
M h ctg
(地图比例尺分母;毫米)。
(2).查出 1 、 、 30 的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值。 2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 各分点处依次注出 1 、 30 。 2 (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 D 1、 D 2 D 30 。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2.地理环境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的获取
地图分析通常采用量算分析、图解分析、图示分析、数 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地图模拟分析等方法。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信息的获取 地图解释:用图者可以在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获得的有关地理环境的质量、 数量特征及相关关系作出解释,客观地描述地理环境的 分布规律,归纳和演绎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结论。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三、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基础图件:应选择现势性强的地图。 2.补充图件:当基础图件不足,或内容陈旧时,可选用相近 比例尺、现势性强的地图作为补充用图。
3.参考图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还需选定一些参考图, 只是在研究制图区域或分析、评价其他资料以及地图作业 的补充图件。
的地理基础,其他要素则视地图的用途,适当加以选
取 ③ 底图要素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地图定向、专题要素的定
位,并说明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专题内容的阅读 ① 需要具有有关专题内容的专业知识 ② 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题地图知识,特别是要了解专题地 图的各种表示方法,这对阅读专题内容,认识地图所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1.图上地理点位坐标的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理点位的地理坐标的计算 求地理点P的地理坐标:首先从地形图上的分度带绘制出靠 近P点的10901和10902两条经线以及3601和3602两条 纬线,构成ABCD经纬网格(即图中虚线构成的“矩形”); 然后过P点作两条垂线PE和PF,并精确量出PE、PF及经差 1 (AD)和纬差1 (AB)的数值(长度),则有下列关系式:
2.专题地图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专题地图阅读内容主要包括辅助要素、底图要素和专题 内容。 (1).专题地图图例的阅读
① 专题地图的图例:
② 底图要素: ③ 专题地图图例设计纷繁复杂: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2).底图要素的阅读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普通地图上的制图网、水系、地势、居民地、道路网、 境界线、沼泽、森林等,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② 制图网、水系和居民地几乎是任何专题地图必不可少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②直尺量算法。用直尺直接量出图上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再 乘以地图比例尺分母。 ③平面坐标量测计算法。先在图上测出直线段端点A、B的直 角坐标值XA、YA和XB、YB,然后按下式计算直线段长度D: 2 2 (9-3) D ( X B X A ) (Y B Y A ) 此法适用于量算直线线段较长、且跨图幅的情况。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倾斜直线长度量算。首先在图上量出AB直线段的水平长度 D和A、C两点间高差H,然后按下式计算倾斜直线长度S。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S
D
2
H
2
(9-4)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曲线长度量算。传统的常用方法有:曲线量测仪(即曲线计) 法、两脚规法、曲线系数法等,这些方法测量精度不高。 随着制图自动化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利用增量原理 进行量测,精度和效果较好。在考虑曲线特征点的密度后, 以适当的步距(比如1mm或2mm)进行数字化,则曲线长度可 近似地认为是折线段累加的结果,即曲线长度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 ① 视力正常的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mm。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 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② 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 不一致的。
y 0 21 321km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二步,量算出线段的长度值(即P点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的 距离)分别为57.6mm和73.4mm;P点所在方里网的矩形沿 横坐标方向长 L 1 164 . 5 mm ,沿纵坐标方向 L 2 163 . 2 mm 。 第三步,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实地长度: L 2 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2).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应面积的 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 ② 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 的综合程度就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地图容 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 ③ 随着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变化,地图内容的详尽性和图解 精度也随之变化。
1 m L1 n 1 n
第四步,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为:
X Y
P
x o m 3990 0 . 35 3990 . 35 km y n (19)321 0.45 (19)321.45 km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长度和距离量算 长度(距离)量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曲线长度(距离)量 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水平直线、倾斜直线长度(距离) 量算。 (1).水平直线长度(距离)量算。 ①两脚规量比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 利用量角器量测方位角:如图9-12。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1.普通地图的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制图的有关文字说明和坡度 尺等; ②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三北方向图等; ③ 图形要素:如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 通线、境界线、电力及通讯线、独立地物等的图形分 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