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导生制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2.道尔顿制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
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这一制度的主要措施是:(1)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该科的参考书、图表及实验仪器等,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把各科教学内容制成分学期、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及其进度,由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自行记载成绩表,教师在作业室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
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我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也进行过实验。
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者就日渐减少。
3.案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曾执意教授一个要被送到工读学校的孩子何永山。
在把何永山领进班里之前,她先统一全班的认识并“约法三章”:不轻视他,不提他过去的事,不揭他的短。
她自己呢,冥思苦索,该从哪儿突破对他的教育。
她先观察小永有什么优点。
噢,这个男孩比别的学生大两岁,有劲。
于是她说:“小永啊,我想请你帮我做件事,从学校校门到东楼这一片,是咱们班的责任地段。
我想成立个清扫小组,你带着我,再找三个同学来负责咱们班责任地段的卫生,你来当组长好吗?”小永一听高兴得跳起来,他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当个官呢!于是每天他早早地来和老师一块儿扫地,扫得很认真。
师生关系就这样拉近了。
“他看我腰不好,有一天悄悄给我找来个长把扫帚,轻轻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发现您腰有毛病,拿这个扫吧,可以不弯腰。
’我心里不禁感叹:这个看上去挺粗的孩子,不仅能细心地发现老师的腰病,还能热心地关心人、帮助人呢!多少年后我才知道,那把扫帚是他自己攒钱给我买来的。
”后来,霍懋征老师还掏钱给小永在学校订了午饭,让他当“饭长”,负责给大家领饭、分饭。
通过为大家服务,小永和同学的关系不那么僵了,他也不再胡闹了,大家慢慢接受了他。
资料来源:/c/p/2005-08-18/14317533333.shtml.【分析】班级是全体学生的班级,关爱和发展每一位学生是班主任的责任。
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增加班级对学生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增进学生间的交往和理解,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4.案例:教学相长新学期开学,老师在点名时,被“赵志枨”这个名字难住了。
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这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想凭感觉读一下,又怕读错了。
一时间他觉得非常尴尬,最后,他老实地告诉学生:“对不起,这个字我不认识,大家能告诉我吗?”说着他把那个“枨”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老师,这个字读‘chéng’,我叫赵志枨(chéng)。
”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
伴着他响亮的回答,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在浩瀚的知识面前,任何教师都不是全知全能的。
在学生面前,教师放下知识权威的身份,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坦诚的教育关系,可以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5.案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站上讲台那一刻起,冷鹏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冷鹏很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行为上,都会出现差异,优劣对比逐渐显现。
因此,冷鹏便把对后进生的帮教、转化作为班级的重要工作来抓。
“学习好的学生,要更进一步,走进重点大学的校门;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努力迈进大学的校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得进步,不能破罐子破摔!”冷鹏说,自己既然是一名老师,就得为学生负责,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为此,冷鹏在学生中动员开展帮扶活动,在学生之间成立帮扶对子,以好带差,共同进步。
同时,冷鹏还发动各科老师与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我们的帮扶不是简单的学习成绩的帮扶,而是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思想上的帮扶。
”冷鹏说,帮扶活动最重要的是想让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加分。
经过努力,许多后进生不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分析】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冷鹏注重班级中每一名成员的发展情况,通过帮扶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
6.案例:班主任迟到的道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
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回到教室。
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声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
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
”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眶里转。
“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他把作业本抱到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真是错怪了他,连忙道歉。
他却气呼呼地走了,以后几天他都不怎么理我。
【评析】这位班主任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认为顽皮的男同学迟到就是因为贪玩,因此班主任没有调查清楚事情就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造成了这起本可以避免的“冤案”。
另外,这位班主任选择在全班面前严厉地批评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有悖于班主任的处事原则,导致学生不怎么理他。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了解学生,解除思维定势,与学生建立互动、信任的关系。
7.案例:培养班干部还是监工?从一些小学班级门口经过,常见这样的情形:值日班干部端坐在讲台前,目光扫过教室的角角落落,偶有窃窃私语者,即大声呵斥,令其不许讲话,引得其他同学侧目。
于是嬉笑者有之,起哄者有之,教室顿时雀跃起来。
然后,该班干部更加大嗓门镇压。
结果嘈杂声此起彼伏。
班干部见状便拿出笔或尺子猛敲讲台,声音始得渐渐消失。
还有的班干部不坐在讲台前,而是在教室里巡视,如走马灯似地来回走动着。
有时一位不够,还配备好几位协同管理。
有的班干部则坐在前面一言不发,眼睛盯住下面,手里拿着笔和记录本,随时记下不守纪律的学生姓名,事后向班主任汇报。
【分析】班干部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担负怎样的职责?和同学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怎样的班级制度和班级氛围?这些都是班级管理需要研究和注意的事项。
但至少班干部不应成为教师控制班级的工具,成为教师权威和专制作风的延伸品。
8.案例:篮球队的转变我班上有很大一批男生酷爱篮球,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经常在一起玩球,切磋球技,谈论与篮球有关的各种话题,渐渐地形成了玩球的好友和合作伙伴。
许多以前比较有约束力的学生随着这一群体的壮大,也不断加入其中,篮球被这一群体认为是最有魅力的运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
由于过于沉迷这一运动,许多学生把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篮球中,甚至在课间休息、吃饭时间也上场过把瘾。
这一情况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上课时也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状况。
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若武断地“下禁令”,强加阻止,很可能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为此,我对这一群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一群体中有一个叫郭宇皓的男生在团队中影响力很大。
他不但球技出众,而且对篮球队的组织管理方面很有一套,更可贵的是该同学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口碑很好,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流,这些优点也促使他成为整个球队的精神领袖。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觉得他就是转化这一团队的关键人物,可以利用这位男生在群体中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作为转化团体的敲门砖。
于是我多次找该学生谈话交流,在充分得到他的信任后,帮助他一起分析,让他充分认识到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关系。
为此他也主动表示,严格控制自己的篮球活动,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每周三次的篮球运动。
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原先的情况大为好转,原先大汗淋漓进教室、疲惫不堪入课堂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评析】对于班级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善于发挥每一个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的作用和潜力。
同时,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也要及时地在其萌芽状态时就加以引导。
资料来源:陈静. 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J].考试周刊,2010(40).9.案例:班主任的素养开学第一天,韩老师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我的名字是这样三个字……”说着,韩老师把手伸向讲台上那个带盖的木制粉笔盒,想拿出一根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谁知一揭开盒盖,里面竟趴着一只癞蛤蟆!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五十多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粉笔盒。
韩老师迅速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壮着胆儿一把抓住了癞蛤蟆。
韩老师微微一笑,说:“如此看来,这是大家给我的见面礼啊。
”教室里一片寂静。
“好吧,我就谢谢大家了!”说着,韩老师向下面微微鞠了一躬,“今天,我们的第一课就从这癞蛤蟆说起。
癞蛤蟆学名叫蟾蜍,它没有声囊,所以不会叫;它身上这些小疙瘩里面储藏着一种白色毒液,叫蟾酥,是用来抵御敌害的;此外,蟾酥还可以用来制成中药,有强心、镇痛和止血的作用。
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所以我国古代诗文常用它来比喻月亮,例如,‘蟾宫’就是指月亮,‘蟾光’就是指月光。
有一条成语叫‘蟾宫折桂’,意思是到月宫去折取桂枝,人们常用以喻指科举时代考试被录取。
你们注意看蟾蜍的皮肤,它是由绿、黄、黑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很像是军队战士穿的迷彩服。
这是在千万年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
适应既是一种本能,也是必需的。
人在进入社会后同样需要适应,需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也就是各种技能。
学习各种技能,首先要有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