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医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图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地支 时间 经络 流注走向相关主要穴位子 23-1 足少阳胆经(腑) 由头走足瞳子髎天冲脑空风池肩井环跳 风市 阳陵泉丘墟丑 1-3 足厥阴肝经(脏) 由足走腹太冲中封章门期门寅 3-5 手太阴肺经(脏) 由胸走手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卯 5-7 手阳明大肠经(腑) 由手走头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辰 7-9 足阳明胃经(腑) 由头走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迎缺盆 足三里 内庭巳 9-11 足太阴脾经(脏) 由足走腹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午 11-13 手少阴心经(脏) 由胸走手少海神门少冲未 13-15 手太阳小肠经(腑) 由手走头后溪阳谷小海天宗听宫申 15-17 足太阳膀胱经(腑) 由头走足睛明攒竹十八经连排点承扶殷门 委中 承山昆仑酉 17-19 足少阴肾经(脏) 由足走腹涌泉太溪水泉阴谷戌 19-21 手厥阴心包经(脏) 由胸走手天池天泉郄门间使内关大陵 劳宫亥 21-23 手少阳三焦经(腑) 由手走头阳池外关翳风和髎丝竹空督脉 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人中任脉 曲骨关元气海膻中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 (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 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 《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也没法补了。

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巨大差距啊。

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

因此,保证夜里11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3. 寅时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睡状态。

一日之中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身体虚弱的人或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有“肃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4 .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5. 知道了早餐非常重要。

而且一定要吃好,吃饱!1) 吃饱,可避免上午7-11点脾胃没有可以运化的东西;并使下午1-3点小肠最佳工作状态的时候有可供吸收的营养到达小肠。

否则我们的身体徒有高产能而无原材料,就白白浪费生产力了。

2) 同时,怎么算吃好,也有了一个大标准:就是吃些滋补脾胃的食物。

6. 晨起大便是身体好的标志。

因为5-7点是大肠经活跃的时间。

7. 中午最好打个盹,闭目养神也好。

对练功者而言,正是练“子午”功的大好时机,而对我们无力主宰自己气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谓的“心肾相交”了,所以子时一定要睡觉,午时一定要小憩,这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8. 15点至17点,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又,太阳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

9. 晚上5-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酉时发低热则是肾气大伤,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后的男子要注意这一点。

10. 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

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很有规律。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挑战。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博友们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摸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养生方法。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流:流经、流入。

在此指人体的气血运行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的这种息息循环无端的规律性变化。

注:注入。

在此指气血对组织的灌注。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

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

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

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