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文公

晋文公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在位9年去世。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姬 氏:晋 名:重耳 谥号:文公 陵墓:今山西省一带,待考 政权:晋国 在世:前697年—前628年 在位:前636年夏历二月—前628年夏历九月九日(儒略历10月27日) 父亲:晋献公 母亲:戎国大戎狐姬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晋文公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戎国大戎狐姬与晋献公之子,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犨、胥臣、栾枝等人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霸主。公元前628年冬十月,晋文公因病逝世,终年70岁,其子晋襄公继位。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1] [编辑本段]生平事略

重耳逃亡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32岁的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时年47岁。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流亡公子重耳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

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 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戟欲杀舅舅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在赶往楚国的路上,重耳饥渴万分,介子推将自己煮熟的大腿肉给他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在一次同楚成王打猎中,遇见了貘,魏犨空手将它打败。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即位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力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晋楚城濮之战形势他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

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

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90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十四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史记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晋文公逝世 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享年七十岁,其子晋襄公即位。 传说晋文公死后葬于今绛县与曲沃交界的卫庄镇的下村。晋文公墓,在今绛县东北8公里下村,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后妃: 季隗(狄国)、齐姜(齐国)、嬴(秦国)、文嬴(秦国) 子女: 欢,即晋襄公,逼姞所生。其一子为晋灵公,另有一子的后人从晋悼公起代代为晋国君主。 伯姬,又作赵姬、君姬氏,逼姞所生,嫁赵衰后主动将正妻地位让给叔隗,生赵婴齐、赵同、赵括。 雍,杜祁所生,文公即位后为免诸子争位遣他出仕于秦。襄公死后赵盾一度想迎立他,但后来却改立灵公并下令袭击护送他回国的秦军,遂死于乱军之中。 乐,辰嬴所生,文公即位后出仕于陈。襄公死后狐射姑为与赵盾争权而图谋迎立他,但他却在途中被赵盾的门客公孙杵臼等人截杀。 黑臀,出仕于周,后为晋成公。其子即晋景公,其孙为晋厉公。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晋文公墓 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编辑本段]晋文典录 (原文)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2] (译文)翟人进献丰狐皮和玄豹皮

,晋文公接受下来,感叹说:“丰狐和玄豹是因为皮美丽才给自己造成了灾害。” (原文)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 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3] (译文)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说了,说:“临急难而使用诈伪的方法取胜,反而尊崇贤才,文公虽然不能从始至终谨慎的施行王道,但是以他的作为来看,足够可以称霸诸侯了。” (原文)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於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馀,犹能以霸,其由此欤。[4] (原文)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