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核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
• SLE患者10%阳性,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SLE患者出 现抗rRNP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或肾脏受累有关。
• 抗SSB抗体
• 抗SSB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的阳性率为 40%-50%,抗 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干 燥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唯一的自身抗体指标。抗 SSB 抗体较抗 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特异性更高。SLE患者约15%阳性,还 与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关。
• 抗SSA抗体
•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 此外,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为 30%-40%)。还与新生儿红斑狼疮、 SCLE及光敏感的发生有关。 抗SSA抗体对于诊断干燥综合征敏感性高。
• 抗Sm抗体
•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之一,特异性高 达99%。但阳性率偏低,在SLE中阳性率为30%。同时检查抗 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率。 与病情活动度无关。
•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
•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 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 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 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 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 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
• 自身抗体
• 自身抗体包括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 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①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 ②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 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③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 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 抗ds-DNA抗体
• 抗dsDNA抗体:抗原为 ds-DNA,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SLE 患者40%~70%阳性,高滴度时为标记抗体,是SLE中主要的致病性 抗体,与 SLE病情活动度相关,特别是与 SLE的肾脏损害有关,其 抗体活动期升高,缓解期降低甚至转阴,可作为检测 SLE病情变化 及药物疗效的指标。
• 抗Scl-70抗体
• 是系统性硬皮病SSc的标记抗体,阳性率20%~40%,在弥漫皮肤型 SSc患者尤为常见,局限皮肤型SSc患者很少见。。
• 抗线粒体抗体
• 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异性抗体,SSc患者该抗体 阳性率8%,主要见于局限皮肤型 SSc患者。而PBC患者抗着 丝点阳性率9%~29%
• (4)按抗原的化学组成命名,如抗DNA抗体、抗核糖核酸蛋白(RNP)抗 体等。之所以有这么多种命名方法,是因为大部分抗原的化学组成 尚不清楚。
• 盘状红斑狼疮 DLE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SCLE • 皮肌炎 DM/ 多肌炎PM
• 系统性硬皮病 SSc
• 干燥综合征 SS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实验室检查
抗核抗体
阳性率
17%-68% 70%-75% 48%-60%
干燥综合 症(SS)
抗SS-A(Ro) 原发性SS 抗体 抗SS-B(La) 原发性SS 抗体
实验室检查
阳性率
抗核抗体
皮肌炎 (DM)/多 肌炎(PM) 抗Jo-1抗体 多发性肌炎的标记抗体;
40%-80%
20%-30%
皮肌炎少见
• 抗核抗体的分类和命名,习惯上ANA有下列4种命名法:
• (1)以首次检出这种抗体的疾病命名,如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就是 首先从干燥综合征中检出的抗体。 • (2)以首次检出这种抗体的病人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命名,如抗Sm抗体, 抗Jo-1抗体等。
• (3)按抗原在细胞的位置命名,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着丝点 抗体等。
• 抗组蛋白抗体
• 抗组蛋白抗体:抗原为H1、H2A、H2B、H3和H4;DNA-组蛋白复 合体。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70%阳性,盘状红斑狼疮 DLE患者 90%以 上阳性,还见于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 • 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 及氯丙嗪。
• 抗Jo-1抗体
30% 30%-40% 90%以上 35% 66%
抗SS-B(La)抗体
SLE患者
干燥综合征
15%
40%
实验室检查
抗PCNA抗体(抗增 SLE患者(临床意义不明) 红斑狼疮 殖细胞核抗原抗体) (LE) 抗核糖体P蛋白抗 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体 抗核小体抗体 见于活动性狼疮和狼疮性肾 炎判断中的敏感性为70%左 右,特异性为97%-99%
实验室检查
抗核抗体 红斑狼疮 (LE) 抗dsDNA抗体 滴度在1:80以上 为SLE患者的标记抗体阳性率4%-70%抗组蛋白抗体
SLE患者
DLE患者 也见于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
70%
90%以上
抗Sm抗体 抗U1-RNP抗体 抗SS-A(Ro)抗体
为SLE患者的标记抗体 SLE患者 MCTD患者 SLE患者 干燥综合征
<10%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阳性率
3%
10%
实验室检查 抗核抗体 系统性硬 皮病 (SSc) 抗Scl-70抗体
阳性率 90%以上 为SSc的标记抗体 20%-40% 弥漫皮肤型SSc较常见/局限 皮肤型SSc患者很少见 60%-96%
抗着丝点抗体 局限皮肤型SSc的标记抗体
弥漫皮肤型SSc
抗线粒体抗体 SSc
低于10%
8%
• 抗核小体抗体 • 在活动性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判断中的敏感性为70%左右, 特异性为97%-99%。
•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见于约3%SLE患者,阳性率低,但为SLE的 特异性抗体,具有诊断意义,该抗体很少见于其他疾病。
• 抗Ro-52抗体
• 抗SS-A(Ro)抗体包括(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根据免疫印迹 法统计的资料报道,Ro52抗体与干燥综合征有更强的联系,单独出 现抗Ro-52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阳性率为70%~90%,还可见于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皮病。
• 抗核抗体(ANA)
• 正常值范围 • 滴度<1:10(间接荧光法)。 • 临床意义 • 对于SLE患者,滴度在1:8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 抗着丝点抗体
• 是局限皮肤型 SSc 的标记抗体,阳性率为 60%~96% ,弥漫皮肤型 SSc 该抗体阳性率低于 10%,而其他结缔组织病则罕见。该抗体阳 性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和钙化发生率高。对于仅有雷诺现象的患者, 则提示今后发展为局限皮肤型 SSc的可能性较大。因而,该抗体是 早期硬皮病分类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无关。 • 该抗体与 Scl-70抗体是相互排斥的,即在一个患者身上通常只能检 测到其中一种抗体。
自身抗体
学生:李中平
• 自身抗体
• 自身抗体是指靠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人体的 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正常的免疫 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即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旦自 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机体视自身组织、成分为“异物”, 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 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 — 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
• 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是目前公 认的多发性肌炎(PM)的血清标记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 中 阳 性 率 达 20%~30% 左 右 。 在 皮 肌 炎 ( D M ) 中 阳 性 率 <10%。。
• 抗U1-RNP抗体(nRNP)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阳性率 >95%,对确立MCTD的诊断很有帮 助。高滴度的抗RNP,尤其在没有其他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是混 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的诊断指标之一。此种抗体阳性的患者, 雷诺现象发生率高。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RNP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30%-40%。 • 其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