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第1课时 碳的单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盛有品红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块烧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红色褪去,溶液变成无色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

不足之处 学生生活的经验较少,联系的生少实例不够丰富。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还原反应 认识还原反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出现,钻戒成了婚礼的必备,成了爱意和忠诚的象征。

虽然钻石实际上也会被损伤或者掉色,依然被称以永恒完美品质。

所以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碳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 古代书画家用墨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完好的保存至今不褪色呢?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稳定性: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所以古代用墨写的字经久不褪色。

2.可燃性: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由此证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3.还原性:探究实验【实验装置】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最好用喷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少许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实验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同时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2CuO高温2Cu+CO2↑课堂讨论1.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知识拓展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化物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

例如:2CuO+C高温2Cu+CO2↑,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

1.碳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板书设计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2.可燃性:(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3.还原性:C+ 2CuO 高温2Cu + CO2↑CO2+C高温2CO教学反思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点、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家庭小实验】观察(鸡蛋壳和醋酸反应)的现象,从中可得出结论。

此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简要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能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吗?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知识拓展药品选用注意的问题:①不能用浓盐酸。

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氯化氢气体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

②不能用硫酸。

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③不能用碳酸钠。

(Na2CO3+2HCl =2NaCl+H2O+CO2↑),因为碳酸钠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

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

①固液不加热型②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

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课堂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是什么?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又是什么呢?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实验活动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图,也可以另选或自选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

根据以上仪器设计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下:①②③④知识拓展①②仪器装配简单,易操作;③④操作方便,随时可以添加药品。

探究点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1)选择反应时,要考虑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率适中,生成气体不混入其他气体,便于收集。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

(3)验证气体时,实验现象要明显。

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二、装置的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反应条件向上排空气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收集装置排水法教学反思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 CO 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 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探究 CO 2的密度 CO 2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装置图现象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 CO 2能溶于水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小花的颜色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