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2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2

2主讲教师:林依授课时间:2017.06.01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言语2(笔记)【说在课前】1.方法精讲言语1讲了中心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找中心句,讲了转折词之后提示重点;因果结论词提示重点,例如因此、可见、于是等;通过主题词,可以对整个文段有完整的把握。

2.本堂课继续学习比较微观的词语,讲到并列关联词。

(三)必要条件关系典型格式:只有……才……例22(2012山东)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价值基础。

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员工。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B.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途径C.企业文化应以“重视员工”为中心D.企业如何形成和加强自身的凝聚力【解析】22.文段首句介绍价值观很重要,要建立起重视员工的价值观才有助于企业向前发展,“只有……才……”给出文段的核心信息,对应C项。

文段比较简短抓住关联词即可。

A项“企业文化”表述不明确,若企业具有消极的企业文化不能成为动力,要有重视员工的价值观,排除。

B项“途径”属无中生有,文段没有列举具体的办法途径,排除。

D项“如何”表述不明确,排除。

【选C】例23(2016山东)机会分配不仅能对收入分配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

在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下,一些人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获得发展机会,但这些获得机会的人很可能缺乏利用发展机会从事社会劳动和创造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或经营项目的生产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

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获得机会,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

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由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B.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标志是公平的机会分配C.公平的机会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D.机会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解析】23.“意在说明”即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句表示机会分配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后文是对首句详细的解释说明和分析,即没有能力的人在该岗位会导致效率低。

尾句“只有……才……”强调如何做才能使机会分配不影响效率,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即实现机会平等,“只有”之后是重点,对应C项。

A项属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收入分配的差距”,且通过客观分析,差距不是主要由于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的,例如有个人很上进,有个人很懒惰,他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并不是由于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的,排除。

B项非文段重点,文段谈论的是机会分配影响效率,并非谈论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标志,排除。

D项,文段强调机会分配的平等,不是“机会分配”,且机会分配平等影响的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而不是“公平正义”,排除。

【选C】例24(2016四川)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标语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

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

放眼西方,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

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标语口号的运用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B.标语口号设计得更人文更合理需要制定者深入地思考C.西方国家经常会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D.西方国家在标语口号设计上比东方国家更胜一筹【解析】24.“不应该”是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非重点。

“应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对策,即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多下功夫多努力,后文举出例子加强论证首句的对策,结合文段脉络,“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是重点,对应B项,“需要……”提示对策。

A项,文段第一句非重点,对策才是重点,对策前的内容不能选,排除。

C、D项“西方国家”是例子,围绕例子的内容是次要信息,是为了论证对策,排除。

【选B】例25(2015国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谨慎对待。

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种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大,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输入型成本将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高B.我国对外依赖型经济模式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C.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D.要重视国际经济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影响【解析】25.首句“随着”介绍客观的背景,起铺垫、引入的作用,本身不重要。

文段开篇提出对策,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目前……影响越来越大”是举例子,国际价格影响我国价格,是国际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其中一个方面,通过“石油、粮食和食用油”具体展开,后文依然是举例子,文段第一句“国际经济环境因素……谨慎对待”才是重点,“需要……”是对策标志词,对应D项“要……”。

B项“价格上涨”和C项“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经济影响我国经济的一个表现,A项“输入型成本”是例子中的内容,均非文段重点,为了加强对对策的论证,排除。

文段是总分结构,不能只看到尾句“必须”就确定A选项,要结合行为脉络,统观全文。

【选D】【答案汇总】22-25:CCBD例26(2015江苏)针对各种社会事件或现象,常常都可以有也会有许多而不是单一的规则。

但对某一具体事件、情境,究竟适用哪一规则才合情合理,并非也不可能由规则自身明确规定,这需要适用者本人通过对事件、情境的了解,对适用不同规则可能引发的不同后果来预测和判断。

对文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相同规则也会引起不同后果B.规则掌握在不同人手中后果不同C.规则的运用必须考虑情境与后果D.不同的事件需要适用不同的规则【解析】26.文段首句表示不同的社会现象有不同的规则,“但”表转折,提出遇到具体事件规则该如何运用,尾句“需要……”提出对策,即要看事情的情况和情境,对应C项。

A项“不同后果”、B项“后果不同”均属无中生有,文段并非强调后果不同、运用相同规则产生不同后果,而是强调运用具体规则要看事情的情况,排除。

D项表述不明确,没有提及考虑具体情境,文段尾句已经提出具体对策,排除。

【选C】【注意】1.言语文段中,“必须”表述并不绝对,而是对策的引导词。

例如:要想顺利上岸,必须努力学习,是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强烈的督促和呼吁。

再如:人必须要吃饭。

2.对策不万能,一定要契合文段中心,且能解决文段中的问题。

例27(2016国考)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

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解析】27.“长期以来……事务”论述客观现状,即情况发生了改变。

“要求”即督促呼吁做某事,“也就是”将前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

尾句对前文对策进行正面的论证和加强,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应该做的事情,如考上公务员会走上人生巅峰,“走上人生巅峰”非重点,仅是辅助论证。

文段中心是政府要转变成服务型政府,对应C项,“内在要求”对应文中“迫切要求”。

A项“垄断”对应文段现今存在的问题,问题与对策相比,对策更重要,问题本身不重要,排除。

B项“弱化”是现状表述,与对策相比不重要,排除。

D项“购买公共服务”是例子,非重点,且“首要方式”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选C】【注意】若行文脉络为“对策+正反论证”,“有助于”是对策带来的好处、意义、效果。

对策与对策的意义相比,对策更重要,有对策才有意义,对策才是前提。

例28(2016联考)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意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采购部门不从价格上把关,便违背了制度的初衷。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贵的不求对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采购招标环节中存在猫腻。

政府采购谁来监督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采购招标在没有阳光的空间操作,反而导致了“逆市场竞争”的乱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是防止腐败B.政府采购需要在相关监督下进行C.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导致政务腐败D.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解析】28.文段开篇介绍政府购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现在存在很多问题,“反映了”是对问题的深层次剖析,“一方面……另一方面”表并列,尾句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政府没有监督,依托尾句提出对策,即政府采购要阳光、透明,要进行监督,对应B项。

A项对应首句,“本意”是正面论述用以引出存在的问题,非重点,排除。

C项对应文段“一方面”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D项“大量违规”是问题表述,非重点,解决问题更重要,排除。

【选B】例29(2014山东)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

消费者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品价格波动那么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又多是国有垄断企业。

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波动相对比较敏感B.资源品价格改革应给予公众知情权C.垄断才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品价格制定机制【解析】29.文段开篇提出老百姓的诉求,想知道自己花的钱值不值、冤不冤。

“消费者……获取暴利?”是分析问题,“正是因为”表强调,加深读者的印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公开、透明,让人们知情,对应B项“给予公众知情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