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导引一、大纲点读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曾经提出过关于电磁学说的基本理论,由于他不善表达,文字晦涩,又缺乏数学说明,所以当法拉第首次提出电磁学理论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一直到麦克斯韦用流畅的语言和明白的数学公式对电磁学理论进行说明之后,电磁学说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这段文字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创新B.语言C.理论D.表达解答:D。

该文段讲述电磁学理论由于麦克斯韦“流畅的语言”和“明白的数学公式”对其“进行说明”之后,才得到世界的公认,而法拉第的“不善表达”使得该理论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由此可知,文字强调的是表达的重要性。

又例如:电视读报是二次报刊信息,它报刊精华,聚焦热点话题。

A.整合浓缩B.读取提炼C.编排体现D.加工抽取解答:A。

“体现”、“抽取”均与“精华”不搭配,凭借语感可首先排除C、D项;“整合”比“读取”明显更能体现出电视报纸是对报刊信息的二次解读,是经过整理、删减、加工后的解读,所以A项是最恰当的选项。

二、进阶策略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在中央及各地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主要出现的四种题型——选词填空、语句表达、文段阅读、短文章阅读,我们在摸索其出题规律和解题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应对此类型试题的方法,以供考生参考。

(一)选词填空1.靠语感取胜在解答选词填空题时,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语感。

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本上是可靠的。

语感尤其适用于对某题拿不定主意时,因为考试时间短、题量大,考生无法一题一题细细揣摩,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感。

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2.造句法造句法尤其适用于对虚词的解答,当有些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比较模糊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们各自举一个最常用的例子,这样就可以使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如“不是……而是……”和“不仅是……而且是……”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实际意义相差很大,这时如果拿不定主意,我们便可以通过造句法来解决,如“他不是班干部,而是学生会骨干”、“他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是学生会骨干”,这样,关联词的区别便显而易见了,前者表示选择关系,而后者则表示的是递进关系。

3.其他技巧(1)代入法。

即把选项中的词代入题干中默念一遍,看句子是否通顺、自然、搭配合理。

(2)排除法。

即把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掉。

(3)比较法。

即把需要判断的词语放在语境中,进行比较分析。

在解答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把词语一个纵列、一个纵列地代入句中,对比分析同义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二)语句表达语句表达主要分为三种题型:病句判断、歧义辨析、长句判断。

1.语句紧缩病句判断题型的最好方法是语句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把句子缩短简化,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检查它们是否有语病。

如果没有,再从主到次,检查定语、状语、补语是否存在语病。

如果是一个复合句,除了一个单句一个单句地检查外,还应该把单句配合起来,看看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否连贯,是否符合逻辑。

2.凭借语感在对病句和歧义句进行判断时,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去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通常有语病的句子读起来别扭,仔细分析比较,就能找到语病所在。

用这种方法做题,要胆大心细,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3.事理分析有的语病和歧义点不好从语感上下手,此时要从事理上对其分析,看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对句子进行分析。

4.熟悉标志性错误在语句判断中,有的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错误,如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是否”、“有没有”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掩盖主语的错误;几个动词、形容词、名词或短语并列,往往出现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的错误……这些句子的语病往往比较具有标志性,见多了就自然知道其会在哪里出现毛病。

做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比较典型句子的常见错误,这样就可以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5.加置、替换成分即在原句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标点或者替换部分词语,看其是否得以通顺,由此来判断原句的错误之处。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歧义辨析,如对句子重新安排后,句子表达清楚了,即原句有歧义。

(三)文段阅读文段阅读一般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占比例很重,掌握解题方法才能做到快速准确解题。

⒈整体把握短文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内容。

要把短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不能只找问题对应的内容,只有对整段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把握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出题的角度和目的,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⒉提炼关键语句找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是指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在意义或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

拿到题目后,除了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所给材料的意义以外,还要找出关键句子,进而概括出材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

关键语句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语句;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材料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⒊阅读要迅速、准确。

由于时间非常紧,对于文段阅读来说要一分钟做完一道题,因此要在平时训练快速阅读的技巧,做到既快又准。

⒋使用排除法。

在确定正确选项时,即便某项的观点或内容是正确的,但与短文的陈述无关或不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也应排除。

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四)短文章阅读由于短文章阅读量大,对其解题技巧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解题的顺序、步骤上要有技巧地进行安排,否则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影响后面的答题。

⒈迅速扫描题干,先题干后文章第一步要先将目光定位到五个问题处,快速对问题进行扫描,找出题干主要涉及的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下一步的阅读更有针对性,通过这些涉及的知识点能在文中更准确、快速地定位于文章所考查的信息点。

⒉通读全文,把握要点通读文章的过程中,要透过字里行间思考和把握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要有重点,结合前一步骤所定位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⒊定位于考查点,仔细审读题干发现了题干所涉及的考查点后,需将问题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题干再次阅读,这时的阅读务必仔细,因为审对题才是做对题的基础。

在明白题目考查的要点后,再返回原文相应位置,结合文章上下文进行分析,锁定正确选项。

第二章选词填空一般是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已经留出空格,要求你从题后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和最完整。

一、实词剖析及真题点拨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一般考查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对后三者的考查相对较少。

且实词主要侧重考查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词语间的搭配等,我们在解答实词题型时,重点在分清出题的角度,在考查角度上一般可以有如下命制方向。

㈠从词义范围上辨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考查到的词语,其词义范围主要体现在词义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三个方面。

第一,词义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

第二,词义轻重。

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

第三,词义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

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

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以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

例题1.(2008年中央第25题)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_____ 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_______着社会舆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益影响B.逐步控制C.渐渐干扰D.不断引领【解析】本题从词义大小和轻重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应结合上下文语境。

由“主要”、“很大程度”可知,该影响力扩大的速度快、规模大,“逐步”、“渐渐”显然语义过轻,显得过“慢”,排除B、C项;“引领”侧重于讲发扬、带领某一个好的事物发展,而“影响”的词义范围比“引领”更宽泛,用在该句中更符合句意。

故选A。

例题2.(2008年中央第26题)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

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排挤B.结合无视C.渗透轻视D.结合限制【解析】本题从词义大小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结合”突出表示事物的相加、合成,而“渗透”除了表示事物之间的相加外,还能表示互相吸收、借鉴之意,其词义比“结合”更为宽泛,第一个横线显然填入“渗透”更合适,由此排除B、D项;在选用第二个词的时候,可知该词应该是与后文的“强调”相对应的,“轻视”更恰当。

故选C。

例题3.(2007年中央第33题)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精湛的________,复杂的配釉,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造型技术B.外形工艺C.外形技术D.造型工艺【解析】本题从词义的侧重点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外形”侧重于讲物体外部的形状;“造型”是指创造出来的物体的整体形象。

钧瓷是独特的、创造出来的,形容钧瓷用“造型”比“外形”更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