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真题与调研题组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高考历史真题与调研题组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考点7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考点】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是最佳选项;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2.(2014·海南单科·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
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3年题组
1.(2013·山东文综·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Array【解析】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
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
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
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选C。

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
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B,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
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

【答案】C 图5 2.(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正确。

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表述错误。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B
2.(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 B两项正确;“行走”
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
3.(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
说法错误。

【答案】C
【调研题组】
1.(2014·安徽合肥统测)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

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

该机构是()。

A.军机处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D.南书房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与材料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可知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故选A项。

答案 A
2.(2014·浙江杭州质检)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答案 D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这实质反映了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可能会给皇权造成危害,故答案为D。

3.(2014·湖北黄冈调研)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

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

下列哪一引言并非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A.“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B.“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C.“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D.“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军机处的情况,A、C、D 三项分别表述的是军机处的设立、职责与保密性;B项为宋元时期中书省之职。

4.(2014·河南郑州模拟)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答案 C
解析本题实质考查专制主义制度下,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这一历史趋势。

三省的长官都为丞相,互相独立但互相牵制,从而达到分割相权的目的;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主义达到一个新的时期,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则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

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不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