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营养蛋白质

食品营养蛋白质

26
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出的PER常有较 大差异,为便于比较和评价,实验时常使用标化 酪蛋白作为对照组,并将该组的PER定为2.5,再 把实验组所得的PER换算为对照组的PER为2.5时的 数值。

PER= 实验组PER 对照组PER
×2.5
主要被用于婴幼儿食品中蛋白质的评价
27
4、氨基酸评分(AAS)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蛋白质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恩格斯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1
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氮平衡、必需氨基酸概念和具体内容 熟悉:食物蛋白质质量评价指标,蛋 白质在食品加工中和贮存中的变化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2
一、蛋白质的组成与分 类 二、蛋白质的功能 三、氮平衡和蛋白质的 需要量
10
二、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 a、构成机体,建
造或修补、更新组织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
的构成成分,人体各组织 器官无一不含蛋白质,是 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 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蛋 白质非常重要的生理功 能。
11
b、生命的重要物质 基础
蛋白质构成各类 生命活性物质,如酶、 激素、抗体、载体、 血红蛋白、细胞内外 体液平衡和正常的渗 透压,遗传信息的传 递等。
阜阳奶粉事件。
17
2、蛋白质的需要量 a、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 30~50g/d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 成人每日需要量: 80g/d (我国以谷类 为食)
b、按能量计算,一般食物蛋白质的供给 量,成人占膳食总热量10%~12%,儿童青 少年为12%~14%。
18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蛋白质的功能 三、氮平衡和蛋白质的需要量 思考题: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
四、食物蛋白质质量评价
五、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存中的 变化
六、膳食蛋白质来源
19
四、食物蛋白质质量评价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的生物价BV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蛋白质利用率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 蛋白质净比值NPR
相对蛋白质价值RPV
氨基酸评分AAS
9
计算方法就是将该种蛋白质中色氨酸的含量定为1, 分别计算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 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b、鸡蛋和人奶的氨基酸很接近人体需要量,这类 蛋白质被称为被称为参考蛋白质。
c、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 足时,导致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则这些含 量较低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按缺乏程度依次 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氨基酸。
28
五、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存中的变化
(一)、蛋白质的热变性 1、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2、破坏食物中的嫌忌成分 3、杀菌灭酶
29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蛋白质变性 (三)、蛋白质的水解 (四)、氨基酸的破坏 (五)、食物的风味
30
六、膳食蛋白质来源
1、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 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 2、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 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 3、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我国膳食谷类蛋白 为主。 4、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 5、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
即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生物学价值 ×消化率
25
3、蛋白质功效比(PER):即摄入每克蛋白质使 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可反映蛋白质对于机体 生长发育需要的满足程度。
动物体重增加(g)
PER= 摄入蛋白质(g)
PER的测定是以含10%待测蛋白质的饲料喂饲 刚断乳的雄性大鼠28天,计算相当于1g蛋白质所 增加的体重(g)
31

蛋白质营养学意义 必需氨基酸概念及种类 氨基酸模式概念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 蛋白质成人每日最低需要量: 30~50g/d
3
一、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
4
蛋白氮占生物组织所有含氮物质的绝大部 分。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接近于16%
蛋白质含量 = 每克样品中含氮的克数 6.25
5
6
上述元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氨基酸。 R |
NH2-CH- COOH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20多种,这20 多种氨基酸以 不同数目和不同顺序连接构成种类繁多,千差万 别的蛋白质,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植 物和一些细菌是蛋白质的最初来源。
b、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 丙氨酸转变而来,因此,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
c、除此之外的其他氨基酸被称为非必需氨基 酸
8
2、氨基酸模式
a、氨基酸模式:是指 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 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 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 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时, 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 用的程度也越高,营 养价值越高。
氮贮留量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氮吸收量
×100%
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氮贮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性氮)
24
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即贮留的蛋白质占 摄入蛋白质的比例,表示摄取的蛋白质被机体
贮留的程度,可体现出各种蛋白质的不同消化
率。
NPU= 氮贮存量 食物氮
×100%
20
(一)、蛋白质含量
用凯氏 (Kjeldahl) 定氮法,测定 食物中的氮含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 数(6.25), 得出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含量最高食物:大豆类
21
(二)、蛋白质的消化率
反映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 和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该计算结果也称真消化率。
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7
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a、必需氨基酸 (EAA) :是人体不能合成或 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 接获得的氨基酸。
共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 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来一担饼,色素亮洁)。组氨酸为婴儿的必 需氨基酸,近来有人证明组氨酸也是成人必需 氨基酸。
被测蛋白质中某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评分= 理想或参考蛋白中该氨基酸的含( mg )
可用来测定食物中易缺乏的氨基酸。 不同的食物蛋白质限制氨基酸的不同,如果将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 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 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如八宝粥。
蛋白质消化率=
×100%
食物氮
22
实际工作中为了测定的方便往往不考虑粪代谢氮, 计算得出的结果称表观消化率 。
表观消化率的结果比真消化率低,具有较大的安
全系数
表观消化率=
食物氮-粪氮 食物氮
×100%
23
(三)、蛋白质的利用率
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 程度。
1、蛋白质生物价(BV):表示蛋白质吸收后在体 内贮留的程度。生物学价值愈大,说明其利用 率愈高。
13
2、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a、可赋予食品良好的感官形象和重要的功能特性。 如起泡性,鸡蛋清蛋白用于冰淇淋的生产。
14
b、作为高分子物质,具有乳化、增稠性能。如酪 蛋白酸钠可用于做椰子汁或午餐罐头的生产。
15
c、小麦的面筋蛋白质吸水胀润后在面团中形成坚 实的 面筋网,并具有特殊的粘性和延展性,可以 使面包、面条、饼干等具有独特性质。
12
c:氧化供应能量
1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被代谢分解,可释放出 16.7kJ (4kcal) 的能量,人体每天所需能量大约 10%~15%由蛋白质提供。(不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利用蛋白质作为热能来源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 一会使膳食中的蛋白质不能有效地合成人体组织蛋 白。二来氨基酸分解放热时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有毒 产物氨须经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增加肝肾负担。
16
三、氮平衡和蛋白质的需要量
1、氮平衡 (nitrogen balance)
摄入氮=排出氮(正常人)
是反映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关系式: I=U+F+S (I:摄入氮,
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

妇,疾病恢复期等)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饥饿,疾病, 老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