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认知科学:研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认识世界
的能力与智力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1956年则是最重要的一年。
两个基本假设 I.人的认知能力是一种计算能力
II. 计算是对符号化的信息的程序化操作,而符号是实体的表征
哲学知识(认识)论:
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的天赋论
培根的观察归纳论,经验论
休谟对归纳的批判
波普尔的观察始于理论的论点
经验主义:一切知识最终都是来自人的感性经验,经历一次就有了经验,下次再经历就会对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先验主义:康德(1787)的综合先验命题预设:
表达我们用来综合有秩世界和心灵的图式,它们不是从经验获得的。
洛克对笛卡尔先天知识的批判
Tabula rasa (blank tablet)
休谟(Hume)对经验归纳的批判:没有逻辑的根据,只有心理上的依据,期望。
笛卡尔之妖:笛卡尔提出笛卡尔之妖(Evil Demon)来反对经验主义。
怎么知道不是一个妖怪在控制我的思想,使我感到桌子是硬的,今天很高兴……没有可靠的方法证明不是妖怪在作怪而是真实的感觉。
建立在不可靠基础上的知识也是不可靠的。
只有一点是可靠的,即我是存在的,否则妖怪没有控制我的必要,因此“我在思想,我思故我在”这是绝对
的真理,百分之百确切的知识,没有任何矛盾的,“我思故我在”这是没法挑战的。
从这点出发得到的知识一定是可靠的。
笛卡尔实际上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他的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章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它试图通过了解智能的实质(这也是认知科学的主要任务),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完成一些通常只能依靠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旨在用机器模拟人脑的部分活动(弱人工智能),甚至超越人的智能(强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对两个人或者是计算机进行提问,测试前不知道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提问之后如果识别不出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就说明计算机具有与人一样的智力。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复杂有机体(高级动物)如何表示和处理信息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皮亚杰
行为主义最基本的思想是:人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华生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
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 学习是一种模仿
给我一个正常儿童,我能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科学家,音乐家,等等。
柏拉图问题: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问道,人怎么能在那么短的人生中知道那么多东西呢。
后来乔姆斯基修正了这个问提出,被称为“新柏拉图问题”,即有限的语言怎么能让我们学会那么多东西,是怎么做到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得到那么多创造性知识。
第四章 人类学
走出非洲说:人类起源都来自非洲,20 万年之前,非洲的智人中的一支突然发生很多变化,智力爆发,具有很多优势,扩展的很快,很快离开欧洲大陆,扩散到各个大陆。
非洲夏娃是现代人最早的祖先。
自然选择:在某种自然环境中,具备某种能力就会最强,被保留下来,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就会被淘汰,通过一代一代的选择,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自然选择。
性选择
第六章 什么是语言
语言的产生假说:
1人类智力扩展说 人为什么有语言是因为人聪明
论据:白板说、动物学习语言实验、狼孩
2先天假说 ,语言是天生机制,人说话和走路一样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乔姆斯基
论据:人类语言器官的特殊性
语言的复杂性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轻松性
语言学习的年龄限制
大脑的语言中枢及特殊语言障碍证据
语言的本质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
符号分为:象似符号(Icon),符号与它特代表的实体有着空间、时间和物理的相近或相似性,这种符号称为象似符号,例如:电脑桌面上的一个电脑图标代表“我的电脑”,我的照片代表我等
指示符号(Index)以部分或部分的相似以代表实体,是指示符号
例如:以男性的头像代表男厕所,以电话听筒代表电话亭
信波符号(symbol),,用任意一种东西去代表任意一种东西,完全是任意的或规定性的。
如:国旗,制式服饰(军装),古代官服,等等。
语言是一种信波符号
语言符号的设计特征:1. 任意性(arbitrariness)2. 双重性(duality)3. 时空可分离性(displacement)4. 创造性(creativity)5. 规律性(pattern)6. 递归性
语言习得的两个基础: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只有人可以习得语言,只有正常人可以习得语言。
儿童必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与其它人互动,才能学会语言(已经有实验证明,儿童只看电视无法习得语言)
第七章 儿童语言习得 最后大题,ppt第93张,pdf第53章
第八章 语音认知(ppt第124页,PDF第61页)
语音的实体形式:语音的实体形式是二元的,双重性,物理特性,频率、音律、谐音、泛音、噪音。
语音还有形式的本质,尽管各个人发的音有不一样,我们听的时候不理会物理特性,不管发的高还是低,都能理解说的意思,人们有天生的能力抛弃声音的物理特征(substance)提炼形式(form)。
音和音素:比如我发a,我每次发这个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出来的声音肯定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识别,就是提炼出来的,不管任何物理特征,只管形式实质,把共同的东西抽象出来,是音素。
音 (phone)与 音素(phoneme)的区别:
音是具体的,每个人发出的都不尽相同,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发出的都不相同。
音素是抽象的,在一个语言群体中,是一样的,它是在人脑中的一个符号。
同位音素:指所有代表同一个音素的音,我们叫同位音,
第九章 语言的原则与参数(pdf第82张)
普遍语法的基本假设
• 原则与参数
• 原则的普遍性
• 语言输入
• 参数的可修改性
原则
• 所谓原则,是所有语言都遵守的规律,之所以这样,生成语法学派认为,是因为语言的神经生理基础都是一样的,即语言获得机制是相同的。
• 例如:一些可能的原则是:基本句都至少有一个动词
每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
原则是不能违反的。
参数
• 语言输入与参数设置
• 主谓语位置参数:
SVO 语言与SOV语言的参数设置
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的参数设置
例如:
汉语:汉语主语在前,动词在后,宾语在动词之后。
第十章 句法(ppt23页,pdf90)
句法的三种关系:
位置顺序关系:我今天上午有语言与认知课。
×我今天有上午语言与认知课。
替代关系:一个语言构件(constituent)可以替代另一个语言构件而不破坏句法合法性,称为替代关系。
例如:任何人都可以热爱自然。
其中任何人可以替代为“大家”“我们”等而不破坏句子的句法合法性。
搭配关系:一个语言构件与其它语言构件有时必须同时出现,构成搭配关系。
例如:汉语中,“从…到…”“越…越…”,英语中 “depend on”,“consist of ”等。
语类的定义:语类是语法的概念,即一个语言构件在语法上所属的类别语类划分的原则:
(1) 实语类:名词性语类,动词性语类,形容词性语类,介词性语类
(2) 超语类:定义:有些词类,和另一些词类有着共同的句法特征
(3) 功能性语类:功能语类是没有实指概念的语类
分代词语类、定词语类、屈折词语类、标句词语类,
• 空语类:并不是所有的语类都有声音的形式,就像数学中的0没有实体例证一样。
但0对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空语类对理解句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空语类虽然没有语音表现,但却有句法功能,起着重要的句法作用,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的语言的句法是非常重要的。
• 包括:PRO主语,空助词,空屈折词(没有语音形式的助词),空标句词,空限定词,语迹
第十一章 语言与社会认知(pdf94页)
话语权:解释语言、控制舆论的权力。
举例?联合国语言,中美撞机事件中道歉的说法等
隐喻:隐喻是用指代一种事物的语言去指代另一种事物,而后一种事物具体前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
三种概念隐喻:(一)本体隐喻,包括实体隐喻、物质隐喻、容器隐喻等,如榆木疙瘩表示脑瓜不灵活的人,用花儿代表美女,“他满怀忧伤”等
(二)方位隐喻: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达空间方位的概念来组织另外一种概念系统,高兴高明高超等,低下低能等
(三)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
如“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
隐喻的作用:隐喻具有了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的功能。
在词层级上具体地表现为使词的语义得以延伸和扩展
隐喻的创造使用打破了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隐喻就是舍弃差异,凸显相同或相似,借用喻体的形象加强本体的表达效果。
隐喻不仅可以使词的语义得以延伸,而且可以使句子的语义精确、凝练、丰富。
例如:“她是一条美女蛇。
”比喻一个外表漂亮的女人,却有一颗蝎子的心
一个人的语言可以会暴露出他的哪些社会信息?尊卑、职业、地域、亲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