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课程论文

地理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题目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杨葵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和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经济发展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

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毋庸置疑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

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

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

只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因此,加快西部开发,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政治团结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各族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无疑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进而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开发西部,既可以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可以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21世纪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西部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于保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应和防治洪涝灾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西部大开发中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对西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

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

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8%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如果不改变这种欠发达状况,将会拖延全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世纪之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已在世界范围普遍展开。

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市场潜在大、各种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高于出口需求。

尤其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变动无常的情况下,以扩大内需为主,也是降低经济风险的重要措施。

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扩大内需。

一是西部开发需要修建公路、铁路,发展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从而需要大量投资,增加投资品的需求;二是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随着西部开发,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的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三是随着西部的开发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消费品的潜在市场将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市场。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东部地区在过去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1世纪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增加本地区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为改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任务,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和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建设与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谢谢!参考文献:傅桃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西部大开发(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之章节《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