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摘要:食品在人们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的今天,现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定了各项标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食品加工厂加工食品所必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的要求,有着大量的需求和市场。
因此,为了正确并合理的分析一个区域内影响食品加工业布局的因素,我们本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
只有通过对该区域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与之相关的更有力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食品加工厂的发展,才能带动该区域经济飞速前进。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1研究食品加工业的背景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为了消遣闲暇时光,人们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的增长。
休闲食品俨然已近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进而推进了食品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展与加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势在必行。
2 食品加工业的布局因素2.1自然因素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
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
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
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
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
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区内较大的溪河。
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歌乐山森林公园1938年定名,2003年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2 社会因素2.2.1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水平和健康状况]的总和的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即劳动力人口的质量,包括体质和智能两个方面。
体质,即人体的生理发育状况、人体功能、对于一定劳动负荷量的承受能力和恢复疲劳的能力。
体质是智能存在和发展的生理基础。
智能,即智力、知识、技能三个方面。
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理论。
技能是人们合理化、规范化、熟练化的动作能力。
在劳动力资源中,人才资源是具有较高质量的部分。
它与一般劳动力资源相比,形成时间较长、培养费用较大、专业的特定性较强。
在中国的现阶段,受过中等专业以上教育、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是人才资源的主要部分。
对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通常可以取得较大的效益。
在食品加工业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沙坪坝区常住人口分布如下图: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2006-2011年中重庆市沙坪坝区常住人口在90万左右。
满足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2.2 消费者据专家分析,目前新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比如80、90成休闲食品消费的主要群体,使得传统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加强,品牌意识提升。
2006年2008年2010年新型消费者的典型性购买特点是:感性消费+理性决策。
品牌识别加上专业化购买的消费行为已经替代了以供求为主的营销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宣告来临。
休闲食品是以绿色、健康、休闲、时尚为卖点,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中,突出表现休闲食品带来的味觉、视觉、感觉上的体验,区别于传统菜肴,是放松休闲时刻的最佳选择,获得上班一族青睐。
2.2.3 市场需求所谓市场,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也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理解: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而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但是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产品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2.4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交通运输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
商业活动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便利的地方就容易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繁荣又能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与此相反,交通线路的改变或不便利的交通则会导致集镇的衰落与落后。
因此食品加工厂要尽量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以降低运输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一般而言,城市中某一地区的交通便利性越强,其聚集效应也越明显,即该地区人流、车流、物流也越集中。
一般情况下,布局位置主要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此外很多食品加工厂以交通最优为原则,总之,食品加工厂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更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消费。
2.2.5 科技支撑能力科学技术食品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品,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食品在使用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劣程度是食品质量高低的判别标准,而要达到这个标准,就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的支撑。
食品加工是以农业产品及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用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方法处理,调成组成及该表其形态以提高其保藏性,具备运输能力,可食性,便利性,感官接受度或机能性。
食品加工的意义与目的是将天然的食品,经适当的处理后制成,以方便保存,运输,利用或增加风味。
显而易见,如果食品加工技术不够成熟或不够先进,生产出的食品就失去了质量保障,经济利益就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食品加工的一些最早阶段是干制食品,提及各种类型的商品可追溯到很早以前,那是利用太阳能产品的水份蒸发掉,得到一种稳定安全的干制品。
后来食品加工技术越发先进越发成熟。
从用热空气干燥食品到冷却或冷冻食品的出现,再到商业化灭菌技术,接着巴氏消毒法的问世,一直达到今天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地步。
而现在食品加工技术不仅更加成熟,而且类别也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1)现代食品杀菌与无菌包装技术主要包括:超高温技术、超高压技术、脉冲强光、微波技术、激光杀菌技术、辐照杀菌技术、半导体光化杀菌技术、软电子束杀菌技等(2)现代食品干燥技术主要包括:喷雾干燥、液态化干燥、蒸汽回转干燥、回转圆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等。
(3)现代食品冷冻冷藏技术:冷藏食品物流是冷藏食品在加工储藏、袁术、分配流通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始终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
当然不仅在食品生产过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而且在选址建厂、职工管理也需要技术的支撑。
名以食为天,食品产业事关公众营养水平和生命健康,提供营养均衡的安全食品是整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国家长远的基础战略。
2.2.6政策1).市政府设立每年20亿元规模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先进设备引进、上市企业重组扶持、中小企业有市场有回款有效益产品生产所需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鼓励类产业投资贷款贴息、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补助、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资金补助、“走出去”奖励、新创办小微企业租用经营场地租金补贴及其他政府鼓励事项。
各级政府性资金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2).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项目不低于年度预算总额18%,采购评审中对小微企业产品可给予6%―10%的价格扣除。
3).新办民营企业,凡属小型微型企业的,在2015年以前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4).民营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按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5).积极争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为从事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减轻税负。
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按其缴纳的税收给予适当补贴。
只有在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下,食品加工厂才能有效的开办起来,才能发展当地的经济,才能使这个城市与地区向多元化生产模式进行。
政府的经济补助与行动指南给广大开发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更能促进沙坪坝区的经济发展,使沙坪坝的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并与此赋予强大的生命力。
2.3经济因素2.3.1商贸流通(沙区现在已有的经济基础)经过2003年以来的培育,沙区连锁店在2004年已超过600个,销售总额17.9亿元,占全区社零总额的28%;上亿元的专业市场,由4个增加到10个,销售额上亿元的商贸骨干企业由9个增加到14个,全区亿元市场实现销售总额达到92亿元,实现了大商贸企业支撑起大商业的贸易格局。
沙区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旺盛人气吸引了新世纪凯瑞商都、立洋百货、北京华联等百货精英;苏宁、国美、商社电器等电器巨头;好又多、新世纪、人人乐等知名超市;陶然居、小天鹅、喜悦等上规模的餐饮名店;金凯装饰城、重庆书城,以全市一流的专业店面目出现在沙区;锦阳数码城则以全市最大的手机数码产品专业店打造其“霸主”地位。
2.3.2经济发展水平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3亿元,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年均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385.2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9亿元,年均增长18.8%;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年均增长21.1%;进出口总额90.9亿美元,年均增长8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6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73元,年均增长16.9%,城乡收入比由2.44∶1缩小到2.11∶1。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7.8%。
五年来,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高地建设日新月异。
重庆大学城基本建成,13所高校入驻运行,西部教育高地初具规模。
西永综合保税区封关启用,“1+3+20”主、配套企业入驻投产,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55.5%,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初具规模。
西部现代物流园主体框架已经形成,集装箱中心站建成使用,“五定”班列、“惠普、宏碁专列”开通运行,中国外运等13个项目入驻,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的比例已达57%,现代物流高地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