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建设单位:编制日期:二零一四年月录第一章边坡监测与意义 (1)第二章滑坡概况介绍 (2)2.1滑坡立项背景 (2)2.1.1监测目标及任务 (2)2.1.2监测意义 (3)2.2滑坡自然环境概况 (3)2.2.1地理位置 (3)2.2.2气象水文 (3)2.2.3地形地貌 (4)2.2.4地层岩性 (4)2.2.5地质构造与地震 (4)2.2.6水文地质条件 (5)2.2.7人类工程活动 (5)2.3地质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 (5)2.3.1滑坡体概况 (5)2.3.2滑坡变形活动特征 (7)2.3.3滑坡稳定性分析 (8)2.3.4危害程度评价 (8)2.3.5小结 (9)第三章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案 (10)3.1滑坡地质灾害现状与拟开展工作 (10)3.1.1 项目概况 (10)3.1.2 监测目的及依据 (10)3.1.3 监测设计原则 (11)3.2监测内容、方法及仪器 (11)3.2.1 GPS地表位移监测 (11)3.2.2边坡深部位移监测 (13)3.2.3监测精度等级 (14)2.4监测方案 (14)2.4.1 GPS地表位移监测 (15)2.4.2深部位移监测 (17)2.4.3降雨量监测 (18)2.4.4变形监测服务软件平台 (18)第四章主要软硬件参数指标 (21)4.1GPS监测仪器 (21)4.2深部位移测斜仪 (22)4.3一机多天线开关 (23)4.4数据处理软件 (25)4.5W EB查询子系统 (26)第五章方案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边坡监测与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地球岩石圈地壳表层,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极大变化,从而给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物质财富造成损失,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
最近30多年来, 我国发生了很多危害影响相当严重的大型崩滑事件。
伴随这些滑坡灾害的直接危害,造成:1.对城乡工程建筑产生严重危害;2.对航运、铁路、道路交通及运输具有破坏性影响;3.给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4.危害厂矿、工商企业、科教单位, 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5.增大国家对工程建设、城镇迁址及移民的直接投入。
如三峡库区工程建设中, 因滑坡的防治问题近期专门投入40亿元。
除直接的危害以外, 滑坡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深远的无形或隐伏的间接影响。
包括:增加城乡居民心理负担, 影响社会安定;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水土流失、耕地损失, 城乡居民生存生活环境恶化;贫困山区贫困化加剧;加剧各种自然灾害, 引发次生灾害等。
第二章滑坡概况介绍2.1滑坡立项背景XX滑坡划分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重点防治区(I1),为该规划确定的需近期治理的重点防治点,直接威胁着X户居民的安全。
滑坡最早发现于年,后因工程施工对滑坡前缘进行了开挖;导致该滑坡体在年间变形活动加剧,曾多次出现窑洞坍塌、房屋开裂等情况,将其确定为一大型黄土古滑坡,指出该滑坡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活动迹象明显,危害程度严重;并建议通过设置截排水措施、局部支护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目前,滑坡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发育有2处局部滑塌(带)、3条地面裂缝和多处建筑物开裂变形,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连阴雨及地震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当地居民安全,直接受威胁人数约,直接经济损失约,潜在经济损失可达,危害程度属特大级。
为了对该地质灾害体进行治理研究,并对该滑坡进行长期监测。
2.1.1监测目标及任务总的目标就是采取有效措监测手段提前监测该滑坡的变形,减缓滑坡对当地群众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
制定本次监测技术方案,具体任务有:(1)阐明布设原则及注意事项(2)基本查明监测项目区变形特点及规律;(3)初步分析滑坡的边界条件及滑坡变形速率;(4)初步查明滑坡的平面分布和剖面形态特征;2.1.2监测意义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必将缓解当地群众对此滑坡的恐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宝鸡市金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举也是贯彻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意义深远。
2.2滑坡自然环境概况2.2.1地理位置滑坡治理场地位于,滑体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08′16″,北纬34°22′51″, 交通便利,场地交通位置见图2.1。
滑坡治理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2.2.2气象水文1)气象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典型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冬寒干冷、四季分明。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西风次之,历史最大风速20m/s。
气温:区内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年较差℃,平均日较差℃,气温的时空变化较大。
降雨量: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47mm,最大降水量mm(1981年),最小降水量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的60~70%多集中在月份,而冬春两季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的10~15%左右。
滑坡隐患所在河谷阶地区降雨量约为mm,滑坡隐患区降雨量等值线见图2.2。
暴雨及连阴雨:高新区大部分降水以暴雨及连阴雨形式降落,暴雨多出现在7~8月份,次数较少,但强度颇大。
据气象资料,区内大到暴雨(≥25mm)年出现日数为21.8天,连阴雨(≥16天)平均每年出现3.3~3.8次,且连阴雨总是与暴雨相继出现,每年多集中在夏秋季。
大暴雨与连阴雨是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区内绝大多数滑坡、崩塌、泥石流均发生在夏秋两季。
图2.2多年降雨等值线图2)水文区地表河流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新老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诱发滑坡及崩塌,如地质灾害密集分布的宝鸡北坡地质灾害带。
滑坡治理场地即位于该地质灾害带中部,是区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多年平均流量85.8m3/s。
洪水多发于7~9月份,占全年流量的63%。
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四个月的总流量仅占全年流量的4%左右。
2.2.3地形地貌区位于,,受构造控制从而形成南北隆起、中间低平、西窄东宽的河谷断陷盆地景观。
按地貌形态可划分为。
2.2.4地层岩性滑坡治理场地一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近系碎屑岩层及第四系土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2.2.5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区处于,区域构造略图见图2.3。
滑坡治理场地位于XX断裂。
各断裂特征如下:图2.3区域构造略图(2)地震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东部、西部和南部各地震带的强震波。
据县志记载,自….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滑坡所在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2.2.6水文地质条件滑坡隐患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
,以潜水的形式存在,含水层为冲积或冲洪积砂砾卵石层。
根据现场调查访问,潜水位埋深因地而异,一般m。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降水入渗、河流侧渗、灌溉水入渗及侧向地下径流;在渭河南岸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运移。
(2)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新近系碎屑岩层的构造裂隙带、风化壳中,以裂隙水为主。
受岩石的结构影响,其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下渗补给,沿基岩风化裂隙、裂隙发育带径流,常以下降泉和渗水点的形式排泄。
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遇降雨时水量剧增,排泄点多,直接影响斜坡的稳定。
2.2.7人类工程活动滑坡隐患所在塬边斜坡地带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及居民房屋建设:场地周边公路、居民房屋及坡脚引渭渠建设对塬边斜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坡开挖,工程开挖常形成高度各异的陡坎,成为潜在不稳定边坡,在强降雨及连阴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局部滑塌,进而影响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
(2)农业耕作活动农业耕作活动主要集中在黄土台塬上,在塬顶地势平坦开阔地带,土壤肥沃,普遍种植农作物和果木等。
2.3地质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2.3.1滑坡体概况1)滑体外部特征滑坡体位于,东西宽约500m,南北垂向投影长约450m,前后缘高差约180m,平面形态呈舌状。
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坡面地形起伏较大,呈不规则阶梯状,滑体物质为表面滑坡堆积层和风积黄土层,厚度自上而下递增,一般厚约20~65m,体积约621×104m3,按滑坡体积划分为大型滑坡。
滑坡隐患体变形活动迹象明显,具有典型滑坡的一系列特征见图3.1。
滑坡体斜坡地形呈上陡下缓多级台阶状,上部地形坡度约45°~60°,下部地形坡度约15°~20°,滑坡前缘主要为滑坡堆积,呈鼓胀地形;总体地形坡度25º,局部地段陡坎发育,可分为三级台阶。
第一级台阶为滑坡前缘、第二级台阶位于滑坡中部宝陵公路所在平台,高程介于之间,为居民集中居住区,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平台后方多为人工开挖边坡,高,坡度近直立,西侧北坡公园建设指挥部后方边坡发育有一处局部滑塌HT1;平台外侧与第一级平台之间为缓坡地形,前缘存在一定鼓胀现象,总体地形坡度约20°。
第三级台阶为滑体中上部上塬公路所在平台,高程介于之间,切坡修路形成高度m的近直立高陡边坡,坡面植被稀少,在降雨作用下,坡面不稳定土块塌落呈带状分布于公路内侧,道路外侧边坡拉张卸荷裂隙发育,与第三级平台之间地形坡度约45°~50°。
滑坡东侧以主滑方向近正南,约°。
2)内部特征及物质组成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滑坡体上部地层主要为层,下部地层为层。
3)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下水类型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新近系碎屑岩层以上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新近系碎屑岩接触面向下游运移,在滑坡前缘以下降泉水的形式排泄。
滑坡为一坡基式古滑坡,土质为受扰动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砂砾卵石等组成,透水性好,地下水在中前部以泉水形式出露,地下水动态与区域地下水动态一致,1991年后因降水量偏少,水位呈波动下降趋势。
局部的上层滞水在接受降雨入渗、灌溉水入渗及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后,使坡体上的土体含水量增大,自重增加,强度显著降低,裂隙加大,在土体自重和上部荷载的作用下,造成坡体局部滑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