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分享玩具的行为特点及行为培养策略摘要: 3—6岁是幼儿行为塑造的关键期,也是个人品质培养的关键期。
因此此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观察依据对3—6岁的幼儿分享玩具的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针对幼儿行为表现提出合理性的培养策略,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3—6岁幼儿,分享玩具的行为,行为培养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
对于幼儿而言,分享行为是幼儿与外界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同时,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
W.Damon(197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
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成人的溺爱与呵护使得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别人分享,也不愿意与人分享。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前儿童缺乏必要的分享行为;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年龄与儿童分享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及幼儿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分享行为的差异。
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自行设计的观察方法对3—6岁的幼儿的分享玩具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分享的行为习惯形成。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云南师大幼儿园及昆明市第二十幼儿园随机选取大中小班幼儿共120名,平均每个年龄段40人,每班10人。
(二)观察依据1.操作定义为了便于进行观察,自行设计了观察依据,将幼儿玩玩具时的分享行为表现定义为四类:愿意——愿意与人分享,不愿意——不愿意与人分享,选择性——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的同伴,攻击性——看见别人手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进行抢夺。
2.记分方法在玩具分享中,A—愿意——4分,B—不愿意——3分,C—选择性——2分,D —攻击性——1分。
(三)观察过程1.从每个班中随机抽取1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的分享玩具的行为表现,并依据观察依据进行记录。
2.利用问卷的方式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导致该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
问卷的统计方式采用等级评分制,满分为30分,分为四个等级:25—30 非常在意幼儿分享行为培养、19—24很在意、13—18一般在意、<12不在意。
(四)数据统计根据观察依据记录幼儿的分享成绩,并利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三、结果分析(一)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情况分析由研究调查可知对120名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统计,由结果得知,有60%的幼儿愿意与人分享,27%的幼儿不愿意与人分享,约7.5%的幼儿是选择性的分享,而约6.5%的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愿意的分享行为逐渐增加,不愿意的分享行为逐渐减少,选择性分享行为逐渐减少,而攻击性分享行为则呈现不稳定性。
(二)对幼儿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对选取的40位家长及40名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的40位家长中,有12.5%的家长非常注重对幼儿的行为培养,有75%的家长很注重对幼儿的行为培养,而12.5%的家长则对幼儿的行为培养只是一般性的注重,非常不在意的没有。
在所选取的40名幼儿中,有50%的幼儿愿意与人分享,25%的幼儿不愿意与人分享,17.5%的幼儿是选择性的分享,而7.5%的幼儿则具有攻击性行为。
四、讨论(一)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儿童的分享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与幼儿的认知,情绪随着年龄增长是一致的。
4岁的儿童年龄较小,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而5,6岁的儿童的认知情感水平与4 岁儿童相比较有了经一部的发展。
此外,年龄较大的儿童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就有更多与他人相处的经验,这对于他们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
同时,幼儿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思维能力等都在迅速的发生着变化,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道德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辨别是非往往以自己的观念感受为标准,还经常因为自制力差而出现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另外孩子的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分享水平。
当然,有的幼儿从小就被宠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先想到自己,这些成为导致幼儿缺乏分享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外在因素1、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但是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的生活经验,独享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与别人分享的意识很单薄,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
同时,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如今的家长工作越来越繁忙,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回到家后,常常要继续忙于工作,因此,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共同游戏、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加上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又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出去找同伴玩耍,因此,孩子们常常处在独自一人孤独游戏、学习的状态中。
即使他有再多的玩具,在家中也无人跟他分享,共同游戏。
另外,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明显,因此,分享合作的欲望并不强烈,即使无人与他共同游戏,他也能自言自语,愉快的游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所变化,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当他们向父母提出该方面的要求时,父母常常会以“忙”为借口拒绝,长此以往,孩子与人合作的念头被熄灭,合作的能力也变的越来越差了,更不用说,与人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了。
2、教师指导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孩子在玩玩具及交换玩玩具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所引起。
特别是同一玩具,大家都希望自己先玩,他们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幼儿不会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同时,作为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忽略了对幼儿的正确指导(三)幼儿行为培养策略1,创设宽松,友爱和谐的氛围要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首先要有良好的的精神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去关心孩子,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使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主动与老师和同伴进行交往,能互相关怀,相互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易懂的语言或文艺形式不断向幼儿提出明确的分享行为要求,帮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游戏和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只要孩子心中能够想到他人,并愿意和同伴在一起,分享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2,采用移情训练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趋动力。
所谓移情是指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
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重要作用。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
”移情训练便使幼儿有机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处境,使幼儿逐渐认识到,得不到分享的心情是难过的,痛苦的,与别人分享可以使别人快乐,他们的行为受经验的触动,因此他们作出了分享的反应,明白分享给大家带来了团结、快乐和友好。
通过情感体验,移情训练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到与别人分享成功,分享快乐本是件快乐的事。
正因为幼儿有了情感体验,当他们再次面临分享物品时,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独占的愿望,作出主动的,自愿的分享。
3, 树立榜样儿童心理研究表明:自我为中心并不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缺陷。
皮亚杰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为中心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行为形成的最初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逆转性。
观察、模仿是幼儿阶段孩子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要为幼儿创造环境,树立积极的榜样。
而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其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五、参考文献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及行为研究院李幼穗赵莹《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幼儿分享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陈丽君/xgjy/xqjy/jszx/jyyx/jyxd/200407/t20040729_109689.htm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2期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策略/show.aspx?id=6065&cid=67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张莉 1998年1期3—6岁幼儿分享玩具的行为观察记录表班级:观察依据:愿意——愿意与任何人分享玩具。
不愿意——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玩具。
选择性——只愿意与自己喜欢的人分享玩具。
掠夺性——看见别人手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进行抢夺. 注:请观察者在认为符合幼儿表现的栏目里打“√”家长问卷调查尊敬的家长:您好!首先感谢您参与这次问卷调查!这项调查是了解关于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和其他有关情况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调查能够了解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外部因素,为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提供有效的建议。
您的回答十分重要.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会完全保密,并且保证只用于此项研究.您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力求反映真实情况。
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1,您是否经常与幼儿一起分享A经常 B 偶尔C 从不2,你是否经常教育幼儿要学会和他人分享A,经常B,偶尔C,从不3,当幼儿将新买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时,您会告诉幼儿A,和小朋友一起分享B,小心别让人弄坏了C,不要给其他人玩4,当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分享个其他小朋友时,您会A,表扬幼儿B,批评责骂幼儿C,没有任何表示5,当幼儿抢夺他人玩具时,您会A,批评幼儿B,表扬幼儿C,没有任何反应6,当玩具被他人弄坏时,您会教育告诉幼儿A不用介意,B 不要把玩具个其他人C 没有任何表示7,您是否会经常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A经常 B 偶尔 C 从不8,在集体活动中,当幼儿独自玩玩具时,您会告诉幼儿A和小朋友一起玩 B 自己玩也不错C 没任何表示9,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独自一人玩时,您会感到A很难过 B 一般 C 没任何反应10,你是否经常注意自己在幼儿面前的行为表现A经常 B 偶尔 C 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