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一、树立榜样。

老师及父母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他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说,教师与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作好良好榜样,在园时,教师可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等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

如: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把你手里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在家里,让孩子请爷爷、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

除了老师及父母应树立好榜样,同伴之间也是学习的榜样。

当幼儿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时,老师应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既树立了好榜样给幼儿学习,又激发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

二、多创造分享机会,举行与人分享的活动。

如举办“生日会”,唱完生日歌请小朋友给“小寿星”说祝福语,再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人分享。

在吃蛋糕及其他饮料等食物时,幼儿就会体会到生日的快乐以及与人分享带来的乐趣。

除此之外,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念的诗歌、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

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提高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自我展示空间,增强幼儿的自信。

还可根据主题的开展,请父母来园和幼儿一起参与,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

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如在“蔬菜宝宝”的主题活动当中,请家长来园同孩子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孩子感到非常快乐。

三、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幼儿。

现在小朋友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给我玩具玩,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

”“那好吧,给你玩一下下,马上就还给我。

”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引导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因为你分给了同伴玩具,所以你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年龄小的班级,所以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幼儿向同伴借玩具,可同伴玩得正起劲,不论怎样都不给,这时,老师应走过去对不借玩具的孩子说:“你看,//为什么不高兴?”当他说出原因后,进一步强化:“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的,而且他会很感谢你的。

”让幼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产生分享的行为。

如果在游戏活动中,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教师应即时做出反应,向他竖起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等等,让他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及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分享行为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平等分享,常常会看到小朋友只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所以,这样的情况可以请幼儿和老师进行一次讨论活动。

讨论内容可根据本班出现的情况而定。

如别人不给玩具玩,你高兴吗?带来的东西只给好朋友吗?等等,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

并逐步学会站在人家角度上思考问题,从而建立平等分享。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本班的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逐渐加强,小女孩的妈妈反映说,孩子进步很大,有时吃东西还会主动先请妈妈尝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