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专题:生活技能
一、活动1:复习生活技能的概念
1、主持人和全体学员欢迎所以来到班上的学生。
2、主持人简要介绍专题,明确培训目标。
3、提问:什么是生活技能?(头脑风暴抢答)。
4、主持人出示思考题:要使儿童成为无害的,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成员,他们需要哪些技能?(头脑风暴抢答)
5、出示世界健康组织9种核心生活技能条款表(制在大白纸上)。
6、讨论:要求各组讨论两个条款(指定一个,自选一个),学生组自选两个,把每个条款的具体生活技能写在纸上。
7、汇报反馈。
学生组先反馈。
每组把反馈后的纸条贴在相应的生活技能后面。
以下是学员的一些反馈结果:
决策能力:选择自己的喜好、确定自己的观点、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展示自我、自我需求、判断是非……
体谅他人的能力:忍让、宽容、理解、关爱、自控、换位思考能力……
有效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交谈、征求意见、倾听、表达……
人际关系的能力:师生关系、交谈、交流、交友、诉说、表达……
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组织协调、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等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独特见解的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评判好坏、美丑的能力。
处理情绪和压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毅力、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倾诉、自我反省、自我控制……
8、主持人小结:一个人要适应社会,他需要的生活技能很多,相同的技能在同一类别(条款)下只能写一次,但可能在不同的类别下面出现多次。
如“自
我控制能力”可以出现在“自我意识能力、处理情绪和压力的能力等多个类别下面。
二、活动2:揭示当代中国儿童需要掌握生活技能
1、主持人解释在当前的世界里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2、主持人出示一个问题:当代中国儿童面临哪些问题的挑战?
学生组头脑风暴抢答:上网的挑战、家长的望子成龙……
成人组头脑风暴抢答:读书费用贵、就业难、独立、关爱别人等。
3、请几位学员(事先作好准备)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前,告诉学员他们将看到孩子们会遇到的一些情形。
4、主持人出示讨论的中心问题:
(1)这个女孩还能做些什么?
(2)老师还应做些什么?
(3)学校里教授的生活技能能帮助这个女孩吗?为什么?
(4)如果老师教过她生活技能,女孩会有不同的作为吗?举例说明。
5、讨论:
各组的小组长组织学员讨论,1-5组讨论问题(1)、(2),6-10组讨论问题(3)、(4),把讨论结果记录在A4纸上。
6、汇报反馈:采用自由举手反馈,学员思考的面比较广,内容丰富,学员的反馈结果如下:
对于问题(1)的回答有以下几种说法:
学生组:
·另找一份比她陪人喝酒好一点的工作。
·她可以自己挣钱,继续读书。
·向社会求助。
成人组:
·坚持学习,树立自信心,自尊、自爱。
·向上级反映,寻求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
·找明事理的亲戚或长辈劝说父母。
·可以向妇联、儿童基金会或政府求助,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也可以向录取学校请求帮助。
对于第(2)个问题,学员有以下一些看法:
·教师在学校应该教给学生基本法律常识,争取社会各界救助,加大法律常识的宣传力度。
·教师主动帮助她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多方面筹集资金或免书学费,倡仪全校或社会为女孩募捐。
·老师要改变态度,帮助女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师可向社会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问题(3)学员的看法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里教授的生活技能不能帮助这个女孩,因为她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对各种生活技能的掌握较差,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里教授的生活技能肯定对她有所帮助。
因为现在学校里开展法治课,她应懂得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是无助而已。
·学校教授的生活技能能帮助这个女孩。
比如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处理情绪和压力的能力。
对于问题(4)学员有以下一些想法:
·一定会。
如果老师教过她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她就会想办法保护自己。
·老师教过她《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常识的话,她与父母的沟通失败后,她会求助于法律。
·老师教过她生活技能的话,可以通过找有关部门,让其父母完成应尽的义务。
·老师教了她生活技能的话,她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会找有关机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7、主持人小结,并给出问题让学员思考:
教师如何开展生活技能教育,以帮助学生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