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文化
楚文化的构成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
1. 青铜冶铸 2. 丝织刺绣 3. 木竹漆器 4. 美术音乐 5. 老庄哲学 6. 屈骚文学
楚文化的影响
先秦时代,楚国历经八百余年的发展,由僻处丹阳一隅,到拥有中 国半壁河山;从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到问鼎中原,饮马黄河,不断地 发展壮大,成为“天下强国”。此间,楚国不仅位列“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而且创造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荆楚文化。秦灭楚 后, 海内一统,而荆楚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则流传 至今。 楚辞作为一种文体,在民歌体式的基础上,开拓了宏大的篇体和 错落有致的句式。摆脱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的束缚,节奏韵 律富于变化,表情达意更为深刻而委婉。屈原利用自己所创的这一文 体,“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 界,把执著的人生追求与爱国主义思想融为一体。故“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还采 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把当时流传的巫文化引入辞章,神游幻 境,驰骋想象,开创了以现实为基础、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特色的新文 学天地,从而成为当世及后世文学艺术的典范。
楚国历史文化
楚文化是先秦时代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 在其早期,还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从时间上 说,是随着南方的诸侯大国——楚国的发展而成 熟起来的。从空间上说,又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疆域的不断拓展而向广大的地区扩散的。楚 文化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情调和神话色彩,崇尚 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 像,善歌好舞,但也信鬼好祠,重神以为‘荆楚’ ?
湖北属荆楚大地为世人所熟知,但多数人是知其然而不知 其所以然。一般人都知道“楚”,至于何以与“荆”联称“荆 楚”,均认为“楚”之称“荆”,乃源于避秦始皇父亲庄襄王 嬴楚之讳改称而得名(见《正义》:“秦讳楚,改曰荆”)。 而事实上荆国为楚国前身,据《通志〃氏族略》云:“楚国旧 号荆,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 在荆山一带(今湖北保康,南漳境),国号荆。“荆”本是一 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楚”,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 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 “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此外唐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 亦得二名。”宋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 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 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