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美关系

论中美关系

论文:
论中美关系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中美关系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摘要:回望历史,中美关系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终究是向前发展的。

随着世界走向全球化,中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是历史的需要。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面对21世纪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对中美合作前景是可以持乐观态度。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形势、和平发展
正文:
一、回顾中美关系史
近代时期晚清时期追随英法,染指中国①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扶植代理---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①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②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共同抗日。

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结束后,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
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

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中国大地,开始他“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破冰之旅;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史称《上海公报》)。

在公报中,美方表示对中方的“一个中国”立场“不提出异议”;公报还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揭开了中美关系史新的一页。

几十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但终究是向前发展的。

当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跨越意识形态鸿沟和太平洋的阻隔,实现世界上两个大国的握手,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国领导人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客观审视双方的共同利益,并善于在利益分歧点上达成妥协和让步,最终实现双赢的结局。

二、展望中美关系未来
21世纪已走完了前10年。

在这10年里中国加速崛起,而美国则由高走低。

目前,美国经济似乎已开始进入良性的恢复,技术和产品创新又趋于活跃,资本市场逐渐走出谷底,就业市场也不再继续恶化。

接下来十年预测目前舆论似乎有迥然不同的两种预测:一种认为中国将继续气势如虹,2015-2020年之间在经济发展总量上赶超美国,综合实力将雄居世界前列;另一种预测则认为,所谓“中国模式”的优势和潜力已接近消耗极点,而且其特有的劣势可能会愈发占上风;这样在未来10年不仅赶超美国无望,中国自身反会陷入被动和危机。

从1979年到2009年,中美关系终结对立走向建设性合作,贸易额从不到25亿美元到3078.2亿美元,从1000多名在华美国人到近2万名在华美国留学生,从相互隔绝到建立145对姊妹城市往来频繁……这两个处在世界最辽阔海洋两端、每天有5000多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的东西方大国,今天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密切合作,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

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中美关系也会遇到问题和挑战。

但双方都认识到,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才是发展双边关系唯一有效办法。

面对未来,胡锦涛主席会见卡特时的话言犹在耳: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共同应对新世纪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认为,中美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应该感谢两国领导人和相关人士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更重要的是,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代,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使得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也使得中美关系更趋于稳定。

中美关系性质的判断,即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是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意义的战略判断,包括中美关系在世界上的定位,以及中美的相互定位。

对于中美关系在世界上的定位,现在无论中美双方还是国际社会,都一致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

但曾经引人注目的“中美国”、“G2”等认识,在中美最新碰撞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具有原来的影响。

但是,中美的相互定位却不仅没有一致的看法,而且各种不同看法的分歧很大。

冷战结束后形成的,“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中美相互定位,在十几年中曾得到较多的认同。

但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相继出现关于中美相互定位的新说法。

例如,“老大、老二关系”;“新兴大国与现存霸权国家关系”等。

这些各不相同的说法有共同的出发点,即持续、较快发展的中国,正在与美国争夺“老大”地位,将成为新的霸权国家。

按这一说法,未来的中美关系不仅走不出“怪圈”,而且最终将变为
“是敌非友,争夺冲突”。

但中美最新碰撞、磨合却表明,中美领导人都认同,“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将是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将表现为“非敌是友,竞争合作”的相互定位。

这是符合实际事态发展、符合中美两国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相互定位,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在可预期内中美关系乐观在可预计时期内,中美都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广泛的中美合作,这最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

更何况,中国没有与美国争夺所谓“老大”地位的意愿,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所以,完全可以肯定,中美关系的前景将是令人乐观的。

尽管中美之间还会发生碰撞,甚至多次发生,但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不会出现重大逆转,而且将不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

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