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列传课文 ppt课件

屈原列传课文 ppt课件

入::动→状,对朝庭内。 出: 动→状,对外。 任: 信任
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
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
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 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
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 王族中的一支。
第二自然段重点文言知识
害其能:嫉妒屈原的贤能。 害: 作“患”讲,这是嫉妒的意思。 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 属(zhǔ):写作 伐:夸耀,炫耀。 屈平不与:允许,同意 上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疏:疏远

(1)动词,读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众举 人世 皆混 醉浊 而而 我我 独独 醒清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 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 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 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 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 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 《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 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翻译:屈原激愤国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 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心 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 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 (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 娘的。屈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主,谄媚的人离间 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困窘啊!忠诚而被毁谤,能够没 有怨恨吗?屈原作《离骚》,应该就是由怨而发啊。(它)上提到帝王喾, 下说到齐国的桓公,中间述说了商朝的汤帝、周武王,来讽刺当世的事。 宣示道德的崇高和广泛,治理乱局的条理,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它的 文字简约,词义含蓄精深,志向高洁,行为清廉,它涉及的事小而旨意博 大,列举的事物浅近而意义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物芬芳。 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致死不能被接受。(他)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 蝉一样从浑浊污秽中脱身(离去),遨游在尘世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所 沾染,洁身自好不让泥污沉积到自己(身上)。按照(他)这样的志趣来 推演,就是日月也可以与之争辉啊。


马传

学习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1、认真阅读“自主学习”内容,了 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有关知 识。
2、认真研读文本,借助工具书,翻 译文本,了解文章大意
3、掌握并积累“察、疾”等文言实 词、“而、乎”等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
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 屈原造为(制定)宪令,屈平属(读音zhǔ,连接, 聚集)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为了)争宠而心中 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原(起草)制定宪令, 屈原编写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 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 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众人没有 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 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原因:直接原因是上官大
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
害其能”。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 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 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 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á,忧伤),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读音kù,古代帝王),下道齐桓,中述 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 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通‘现’)。其文约,其 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自疏濯(读音zhuó,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 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读音jiào,洁净的样 子)泥(通“涅”,指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用作“染黑” 讲)而不滓(读音zǐ,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 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
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
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
重纪念。
文本梳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王族本姓芈[读 音mǐ],后来分出“屈”、“景”、“昭”等姓。屈原的祖先 熊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 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强志 (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 ④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2)动词,读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3)名词,读shǔ。
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
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 些人”“这些人”等。如:
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
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
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
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翻译:屈原,他的名是平,楚国王族的同姓。 (他)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记, 懂得治理(国家的)乱局,熟悉辞令。进入 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在外 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 他。
第一自然段重点文言知识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强。 闻,动→名,见识,知识。 志,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