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市属高校特色专业 结题验收自评报告
专 业 名称: 畜牧兽医 专业带头人: 所 属 学 校: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联 系 方 式: 立 项 日 期: 填 表 日 期:
成都市教育局制 感谢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一、简表 专业带头人
姓 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09 职称 副教授 最终 学历 博士 学位 博士 主讲课程 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
专业教 学 团 队 构 成 情 况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 硕士生 本科 成 员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学位 主讲课程 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签 字
徐君 男 1960.09 副教授/博士 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落实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徐君 唐仁华 男 1952.05 副教授 养猪与猪病防治 唐仁华 李晓东 男 1968.08 博士 组织协调、专业建设指导 李晓东
邓继辉 女 1966.06 副教授/学士 养猪与猪病防治 组织落实,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团队建设 邓继辉 胡永松 男 1972.05 硕士 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 组织落实,负责实践条件建设与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 胡永松 姜光丽 女 1965.06 副教授/硕士 饲料质量检测 负责学生素质教育与学生质量、学生就业与毕业学生追踪调查 姜光丽 阳琼 女 1966.08 学士 专业建设指导、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阳琼
张平 女 1980.05 在读硕士 家畜解剖学 教学与教研活动组织安排、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张平
王利琴 女 1968.02 副教授/学士 动物生物化学 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王利琴
钟飞 男 1969.09 硕士 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校外基地建设 钟飞 二、预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及规划 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为根本,深化 “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企业订单培养”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结合行业生产岗位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能力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编写实习指导手册,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具有双师素养的师资队伍;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与培训,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与同类院校的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3年的建设使畜牧兽医专业优势更明显,特色更鲜明,能有效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规划: 2011年 1、调整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 3、编写完成校企合作的核心课程的实习指导手册。 4、初步完成实验室的结构调整和功能的优化布局,增建数码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初步建成宠物保健与美容训导中心,并制定出专业实验实训室的使用管理制度。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2个。 5、选派专业教师学习锻炼提高。 感谢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6、建设1-2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市精品课程。 7、按照学院的教学管理规定,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定分院切实可行的补充管理办法。 7、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2012年 1、补充完善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实训工位和实验实训动物种类与数量,提升功能与档次。 2、初步建成兽药制剂工艺实训室。 3、改建校内实训中心,维修更换动物养殖设备实施,增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2个,加强对已有校外基地的合作力度,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共育的新机制。 5、建设1-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市精品课程,力争创建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013年 1、继续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材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提炼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和项目总结报告。 三、专业建设总结(栏目不够可自行增加) 总结包括: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如专业的发展优化、专业教师水平的提高等)、建设成效分析(特别要说明创新之处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专业的示范辐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畜牧兽医专业是市属高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之一,自2010年11月立项建设以来,按照专业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的建设内容与进度安排逐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签订了与企业共建专业学院协议,组建了旺达猪产业学院筹备小组,成立了旺达猪产业学院理事会,制定了旺达猪产业学院章程及相关管理文件,形成了旺达猪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组建旺达学院专业建设团队,对建设方案进行研讨论证,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方案。在调研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论证编制了合作育人的工学结合的旺达学院(猪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教学计划,2012年正式对外招生并运行。与荷兰德隆腾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办学,举办“中荷国际班”,实行3+1教学,2012年正式对外招生并运行。 2.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推行“订单培养”和校企人才共育,10级学生调整延长了在企业生产性实习实训时间,实行”理论—实践(综合实习)—理论(总结提升)—再实践(顶岗实训)”的工学结合的校企双指导教学模式。11、12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1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将进行实施。 通过企业与学生的调查与信息反馈,企业与学生非常认同10级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了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深化,达到了预期建设预期目标。 3.课程体系构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就业岗位与典型职业工作岗位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初步构建了与“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通适性与针对性课程体系。针对企业的需求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不断修订完善课题体系结构。 通过建设形成了通适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和旺达专业学院以及中荷国际班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 感谢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4.教学资源建设 完成了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宠物饲养与美容保健技术、饲料生产工艺与质量检测技术和兽药制剂工艺与药品检验技术六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标准、核心技能项目、课件、试题库、教材(包括实训教材)的提纲或编写初稿,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了论证。立项建设市级精品课程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2门,维护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宠物饲养与美容保健技术1门,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程草食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工艺与质量检测技术和兽药制剂工艺与药品检验技术3门,核心课程教改立项课题1项,完成教改论文“浅谈高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系统化开发设计”1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禽生产》1本,编写《林下养鸡》培训教材1本。 初步搭建了“专业库、岗位库、培训库、课程库和素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完成“五库”建设方案,收集整理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指导性文件,采集制作部分教学资源素材。 5.课程与教材建设 完成了英语(畜牧)、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14门通适性课程和现代养猪生产、养猪生产实训课程2门企业化课程的建设方案与建设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核心技能项目;维护生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和兽医基础(兽医病理部分)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兽医基础(兽医药理部分)1门,立项建设动物繁殖与改良技术、中兽医应用技术市级精品课程2门,立项建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环境卫生与养殖场规划设计院级精品课程2门。“中兽医应用技术教学改革与立体化教材建设”等院级教改立项4项。 6.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数码显微互动实训 完成实验设备仪器采购、安装调试并运行,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与相关表格,系统运行正常,操作可行。 (2)兽医制剂工艺实训室 完成该项目建设的专家论证、实验设备仪器采购计划和实验实训室改造方案设计,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 (3)动物疫病检测诊断中心 该诊断中心已建设完成,待专家验收。 (4)现代畜禽养殖中心 完成了建设方案修订调整和设备仪器预算,育雏笼已安装试运行,收集整理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的资料与相关记录。 (5)校外实训基地 完成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学生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三方协议、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安全应急预案、校外实训工作手册等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教学管理文件,完善了校外基地实习实训运行管理制度。安排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情况回访和校外实习实训情况及安全登记,通过校外实训完成就业协议签订的收集与上报。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考察遴选新的合作企业,新增合作企业8家。 7.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 完成了专业带头人的资格审查与培养计划,选送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参加业务学习进修提高5次,与中牧公司合作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研发新产品,创新科技成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骨干教师 完成了12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登记,选送40人次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承担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3)兼职教师 完成了兼职教师建设计划,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畜牧兽医各专业方向专家8人进行专题讲座、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修订和课程建设指导;聘请16名生产一线技术能手指导学生生产性实习实训。 (4)双师教师 完成了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选派了7名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与社会服务, 3名教师参加全国技能考评员培训,2名参加国家职业兽医资格考试,从成都菊乐集团引进1名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 (5)教学团队 完成了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组建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团队、畜禽健康养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