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谈营销
是谁最先发明了营销可能已无从考证,因为营销的概念是经过了长达100年的发展才逐步完善起来的。
她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渗透到了企业、政府、福利机构乃至个人的行为。
如果我们从直接推动生产力的角度来评价的话,营销观念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古往今来最大的。
笔者一直在试图找寻一个答案,就是营销的观念为什么会如此巨大地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她是怎样影响的?从现象来看,营销是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成就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这个方法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丰富的物质世界。
但我们有不竟地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不能保证同样的成功?这仅仅是个方法吗?营销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既然有了现象和本质,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剖析。
哲学的完整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哲学假设:简单的讲,就是观点,是每一种哲学流派的基础和“根据地”。
2、方法论:也是支持哲学假设的技术。
3、伦理论:是维护观点和技术的环境。
只有但不限于这三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才能称的上是哲学,而非单纯假设或陈述。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营销的构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将营销的本质和为什么营销对我们产生了如此巨大影响的原因解释清楚。
一.营销的哲学假设:
营销的哲学假设其实在营销的定义中有很明确的表达,虽然这个定义有很多的版本,但都表述了这样的假设:交换和交换双方的满足。
正基于这样的假设和观点,才引出了后面的方法论和伦理论。
营销的定义长不过百字,但真正核心的只有六个字:交换、双方满足。
“交换”很好理解,但“满足”就不大容易解释了,也恰恰是这个不容易解释的词,使很多企业未能明了其真谛,而错失成功!满足要明确这么几个定义:
1、满足的范围:消费者获知的信息通常都比企业能提供的信息少,这就需要企业很清
晰地界定在多大范围上与消费者的期望匹配。
2、满足的程度:仅明确满足消费者的范围是不够的,还要界定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
者。
这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战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
消费者满足范围和程度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企业的战略和战术,这就说明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营销假设(观念),并以此来影响具体的营销行为。
很遗憾的是,企业都在讲满足消费者,但并没有从本质上去理解营销的真谛和核心观点。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主动匹配还是被动匹配消费者满足的期望?主动匹配是将消费者尚不明确的期望调动出来,被动匹配是消费者有明确的期望,企业去配合这种期望。
从无数的成功例证我们可以看到,营销做的优秀的企业无一不是主动匹配消费者期望的,这就要求企业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不断创造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营销的方法论:
就是耳熟能详的4P理论、4C理论等。
这些都属于营销的技术层面的事宜,是实现企业营销假设(观念)的方法和营销行为的具体表现。
4P集中关注的是如何交换,4C关注的是交换如何满足消费者期望。
在上个世纪末,流行开来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对前两个理论的整合和细化,并无根本上的创新。
对于营销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展的是波特模型,在原来产供销的链条基础上,增加了对替代品和潜在入侵者的关注。
这一重要的补充极大地拓展了营销方法论的视野和思考空间。
在对一些企业的长期观察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营销的方法论在理解和应用中存在许多误区,使很多企业走了许多弯路,比如:
1、将产品理解为有形的实体
2、将渠道和供应商视为外部资源
3、价格与价值的脱离
4、将广告促销视为救市的手段
5、将顾客需求等同为公司的市场取向
6、将产品生命周期局限在产品的发展历程,而忽略了产品概念的周期、消费者需求的
周期、价格周期、替代品的生命周期等。
所有这些误区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对营销观念理解的偏差。
营销的方法源于营销的观念,并服务于营销观念的实现,因此对营销观念的深刻理解,会推动营销方法的完善与进步。
三.营销的伦理论:
从营销的假设(观念)我们可以明确:使消费者的期望得到满足,必须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这里的道德涉及到三个层面,既企业营销行为的道德、员工的道德和产品/服务所承载的道德。
道德是维护和保持营销观念实现的环境,是营销哲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
没有道德的约束,企业无法被社会认同,也无法生存下去。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道德声明和成立企业道德委员会来加强上述层面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