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优秀课件

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优秀课件


10.0
9.0
2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0(7.8~12.2)
8.5
9.0
7.5
30 8.7(6.5~10.8)
7.0
8.0
6.5
图4
屈光不正类型与特点
屈光不正类型与年龄有关 视力随年龄而增长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正常、低常、超
常标准不一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参考值(?)
Duane
Donders Jackson
Sheard
年龄 近点
近点 负球镜 负球镜
(岁) (单眼) (双眼) (双眼) (单眼)
平均范围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10 13.4(11.1~15.7) 14.0
14.0
12.0
15 12.3(10.1~14.5) 12.0
12.0
11.0
20 11.2(8.9~13.4) 10.0
AC/A率小 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
解剖结构
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晶体前、后表面弯曲度、 晶体前、后位置等,前五项为屈光要素
调节
出生4~6个月后视网膜模糊物像刺激产生调节
屈光要素与年龄
眼前后轴长度(年龄↑、长度↑) 角膜曲率(年龄↑、曲率↓) 前房深度(年龄↑、深度↑) 晶体厚度(年龄↑、长度↑) 屈光指数(年龄↑、屈光指数↑)
眼球发育的过程
新生儿 (17 mm)
1岁 (21 mm)
6岁 (23 mm)
成人 (24 mm)
眼轴
生长速度快
出生时平均为18mm 3~4岁为21.4mm 8岁为23~24mm 前三年增长快 出生至成年约增长6~8mm
角膜曲率
角膜中央3mm以内的表面弯曲度
前三年变化快
出生时平均51.20D 3岁44.10D
18.5
23.5
23.7
9~12岁 60 0 24.0
Sorsby认为:出生时为+2.0~+3.0D,到青春期前大部分消失
儿童的屈光状态
年龄(岁)
4 5 6 7
4~7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汪芳润)
眼数
1056 802 1182
2102
标准差 +2.19±0.40 +2.17 ± 0.44 +1.65 ± 0.45 +1.40 ± 0.59
常伴有生理性散光(<1.00DC),但由于生理性 散光被晶体散光中和,验光不易查出
前房深度
观察3~4岁儿童3年后发现(mm)
3岁
4岁
5岁
2.89±1.21 3.28±1.35 3.45±2.08
晶体厚度
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发现(mm)
新生儿 32眼
3.54±0.21
1岁 34眼
3.65 ±0.26
2~3月 4~5月 6~8月 9~12月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0.01~0.02 0.02~0.05 0.06~0.10 0.10~0.15 0.20~0.25
0.5
0.7
0.8
1.0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
3岁儿童:61.3% 4岁儿童:73.5% 5岁儿童:80.4% 6岁儿童:95.6%
出生远视-浅度远视-正视-部分人成近视 正视化后果
各屈光因素精良配合:正视眼 发育不足:远视眼 发育过度:近视眼
儿童眼调节和集合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较成年人所用调节多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比大瞳距成人所用集合少 阳性比较调节力强 阳性比较集合力强 AC/A比大瞳距成人小
不同年龄段的调节近点
屈光度(D)
标准误
可信限(95%)
0.012
+2.15~+2.23
0.015 0.013 0.013
+2.12~+2.22 +1.61~+1.69 +1.38~+1.43
各年龄段屈光性质
4~6岁
+2.00D
7~9岁
+1.07D
10~12岁
+0.28D
13~15岁
- 0.19D
16~18岁
3岁 30眼
3.69 ±0.18
7岁 40眼
3.76 ±0.25
屈光指数

1.330
角膜 1.376
房水 1.336
晶状体 1.386~1.430
玻璃体 1.336
儿童的屈光状态
项目 眼总屈光度
屈光度 眼轴长
人眼(<12岁)屈光及轴长
新生儿
3~4岁
6~8岁
80
60
60
+4.0
+2.0
+1.0
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眼的屈光演变 斜视、弱视与屈光不正 斜视、弱视的验配原则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所用调节多,所用集合少,
视力与屈光状态
年龄 裸眼视力 静态屈光状态估计
远近
<15岁
好好
正视、低中度远视眼及中度
以下远视散光
>4岁
低好
近视眼、低中度近视散光
好低
中高度远视眼及远视散光
低低
超过调节力的远视眼和高度
远、近视散光、病理性近视眼
儿童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
总则及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散瞳验光的间隔周期
<3岁 ------------3月 3-6岁 ------------6月 >6岁 ------------1年
生理值 +1.3~+1.5 +1.6~+1.7 +2.1~+2.2
病理性远视 >+1.5 >+2.0 > +2.5
儿童屈光状态的发展预测
4~5岁
>+2.50D <+2.00D
6岁 7岁 成年
>+2.00D >+1.50D 远视可能性大 <+1.50D <+1.30D 正视近视或浅度远视
正视化
散光构成比例较成人高且多为循规散光 屈光发育的总趋势是正视化
相关屈光要素参数
眼轴
1mm大约2.50~3.00D
角膜曲率
EAS=0.94KAS-0.22(徐翔) EAS=0.94KAS-0.13(施明光)
检影影动呈剪动的处理
主、客观检测结果结合并调整, 以最好矫 正远视力+接受度作为试镜基础
儿童尤其是小于10岁者多以客观检影为主
瞳距测量
测量瞳距在复验给试镜架前而不在试镜后处方前 瞳距:看近比看远少1mm 视线距:看近比看远少2~4mm 尽管阳性比较集合力强,但凸透镜瞳距勿过大,
- 1.46D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并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生理远视
4岁 5岁 6岁 7岁
+2.19 ±0.40D +2.17 ±0.44D +1.65 ±0.45D +1.40 ±0.59D
儿童的屈光状态
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汪芳润)
年龄 7岁 6岁
4~5岁
正视眼或近视眼 <+1.3 <+1.5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