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布局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布局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布局》 课堂教学设计

兖州市第六中学 刘 静 一、课题概述 《交通运输布局》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交通运输线、站点的布局和城市交通网。各交通运输线、站点的区位因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城市交通网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道路网的一种特殊形式,必须在遵循多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本节内容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实际,重视案例分析,突出重点,强化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感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是能够很深的体验到,但是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的时候则出现了很多无从下手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在组织知识的时候还是欠缺很多的能力。同时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实例,这就要让学生能够从案例中首先读出信息,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需要培养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学会分析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 3、了解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的特征和功能,以便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4、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结合分析本市的交通网,模拟设计合理的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的了解,学习进行简单的区域交通运输线路模拟设计。 2、通过阅读青藏铁路资料和上网查询与本地区相关的新建交通线资料,学会分析影响具体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3、以上海港为例,了解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4、通过对香港国际机场的区位分析,归纳航空港选址的主要区位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重大交通工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家乡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关注身边问题、学以致用、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因素。 2、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教学难点 1、影响青藏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 2、港口形成的条件及区位因素分析。 3、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道路网规划。 六、教学方法 1、采用综合分析法,对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2、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 3、探究法进行区域交通布局设计。 七、设计思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而本节课所学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调查分析家乡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原因,既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合作调查分析中,发现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联系这些生活常识,尤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是增强中学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京沪高铁”、“日菏高速”、“京沪

铁路”、“京杭运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几张图片反映了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建设中的成就,请同学们思考:交通运输线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

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 响?如果让你为某地区进行交通线路设计,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们的积极

性。

自主学习,通读课本,把握要点 组织学生通读课本,找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框题和主干知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明确答案。 学生展示

自己的学案

组织学生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阅读、独立思考、自主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互动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重难点。

探究一:交通运输线

结合导入中的图片,上一节课学习了交通运输线的类型多样,但是他们的建设都要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老师进行引导归纳: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总结如下: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三幅图片的变化,分组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活动完成以上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掌握学习方法。

打开“知识窗”,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窗”,找到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步骤 学生阅读

课本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案例一:青藏铁路 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角色扮演,

让学生身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青藏铁路的项目负责人,首先请你给人们介绍一下青藏铁路的概况(提示:穿越哪些地形区和江河?经过哪些城市?有什么主要的资源),再请你说说在进藏铁路线的四套预选方案中,为什么最终选定的是青藏铁路的方案?为什么不早点修建青藏铁路? 请多名同学回答,相互补充要点。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点评指正,总结出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的任务,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临其境,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启发思考。

案例二:欧洲的内河航道网 请同学们阅读“知识窗”,试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再结合社会经济原因呢? 设置问题: 比较长江和莱茵河发展航运业的优势条件。 “课堂及时练”,巩固这一探究点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两条交通运输线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线区位的方法。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探究二:交通运输站点 图片展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航空港等交通运输站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各交通运输站点的功能与特征: 站点 功能 特征

火车站 一般运量很大 车站固定,设施完备 汽车站 运量较小,行动灵活,停靠比较方便, 车站内设备简单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港 口 是水运的起讫点 有一定的港口腹地 航空港 客货运输量小 占地面积广,设备齐全

特别指出港口的区位不仅受到水域条件影响,还受到陆域条件影响

案例一:上海港 情景剧:“中国第一大港,我来争!” 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我们山东的东营是黄河的入海口,有没有一种可能,东营也成为与上海齐名的中国第一大港? 以教室中间走道为界把全班分成两组,两大阵营的同学调整座位,相向而坐,左边同学代表上海港的发言人,右边代表东营港的发言人,彼此阐述理由,自己代表的港有哪些有利的区位能成为第一大港?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上海成为第一大港的有利区位: 1、水域自然条件---长江、黄浦江:保证 船舶入港应有的航道宽度,大量船舶 抛锚需要的空间;为港口提供淡水。 2、陆域自然条件---三角洲的利弊: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提供了有利 条件;但是,地形坡度极缓,水流缓慢导致泥沙易淤塞航道 3、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广阔(川 渝 鄂 湘 赣 皖 苏 沪)而且经济发达;通过长江干支流、铁路、公路连接腹地,集散大量客货流 4、城市为依托---以上海市为依托,为港口建设提供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根据刚才分析港口的区位来找寻支持自己的论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阵营任务,搜集资料,高效参与课堂。

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财、物 案例二:香港国际机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说说香港国际机场选址在大屿山岛的主要依据,并归纳航空港选址的主要区位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从以下方面考虑: 地形上 —— 地质上 —— 气候上 —— 与城市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交通枢纽 交通运输的站点和交通线相互交汇,为人们提供客货运输便利,从而构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分为单一枢纽和综合枢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4-2-10并结合我们身边的实例,分析我国交通枢纽的差别,回答:1、北京、上海、济南、兖州、济宁的类型?2、思考这几个城市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城市的等级,分析两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探究三: 交通运输网中的面 交通线和点的结合往往形成交通网络,其中城市交通网具有典型性。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交通条件也各具特点。 引导学生看图4-2-12,让学生探讨城市道路网的形式有哪些?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的大局,因此城市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请学生思考兖州有哪些路段设计的不合理,会出现交通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归投影:三个知识点框架 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回顾本堂课学过的主要知学生一起

回答 回顾本课,

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