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试卷一、单选题1. 201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
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③④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出行讲“旅游文化”等。
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无法生存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③④3. 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因潇洒、文艺范儿而走红网络。
很快网上便出现各种版本的“世界那么大”体,更有商家借题发挥据此撰写广告词。
这反映了()A . 文化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B . 文化根源于人民群众的创意和情怀C . 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A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 . 传统村落是“凝固的艺术”C .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 .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5. 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与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相等。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③要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要加深认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
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2012年光棍节这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
这说明()A . 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B .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C .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 .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7. “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
”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
这表明()A .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B . 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 . 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8. “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
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
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A .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9.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教师与学生都有了进行平等交流、深入沟通的环境,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而不再居高临下,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性。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教师培养健全人格的的重要途径是()A . 努力创造文化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 .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10. 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
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
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
这说明()A .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B .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C .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D .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差异11. 不少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墙上文化建设,设法“让墙壁说话”,使抬头可见的墙壁成为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让墙壁说话”的原因是,校园文化()①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 . ①②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12. 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
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质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
这说明()A . 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B . 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C . 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D . 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13.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 . 受教育程度B . 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C . 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 .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4.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A . 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 .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 .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 . 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认识活动15. 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16.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③17.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18. “入乡随俗”表明了()A .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 . 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C .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 . 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19. 传媒大体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传递信息的标志是()A . 文字的发明B . 印刷媒体的推广C . 广播的出现D . 电子网络的推广20.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A . 口语B . 电视C . 互联网D . 手机短信21. 在我国,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着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对老人的敬重。
庆祝重阳节()①可以表达民族情感②可见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③见证了文化是世界的④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2.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虽然时代和环境变了,孝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永远都不会变。
这主要体现了()A .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 . 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C .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D . 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2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A .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 .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 .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 .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4.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了朝诵经典,绘本阅读和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这表明()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②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③应当立足实践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④要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文明、茁壮心灵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25.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A . 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保留B . 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C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 . 要继承就不应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26.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A . 继承性B . 民族性C . 稳定性D . 积累性27. 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可变性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①③28. 下列对文化传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④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29.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
这表明()A .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 .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 .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 .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30.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31.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