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事务管理填空

国际事务管理填空

填空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是提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汉斯·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就是一种“增强权力、维持权力和显示权力的斗争。

4.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

5.公共选择理论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政治过程、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6.一国对别国和世界在许多方面的依赖或相互依存有程度上的不同,表现为所谓敏感性或脆弱性的不同。

7.国际合作的实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时代最一般的经济范畴----商品入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9.1955年,苏联东欧国家针对帝国主义重新武装联邦德国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0.国际制度可以改变国家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国家获得进行合作所必需的重要信息。

11.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12.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封闭式的中央大帝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的是一种以“天朝礼治”为核心的朝贡关系。

1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14.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15.1961年出现的不结盟运动,1964年建立的七十七国集团,标志着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联合起来,预示着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将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16.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正式的政府间组织或跨国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17.在国际体系内,各国力量大体平衡,任何一国不可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种体系称为势力体系。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国际政治长期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形成了由雅尔塔体制确立的美苏两极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19.主权的让渡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20.国际社会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

21.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22.1947年3月出笼的“杜鲁门主义”,是以美划线,全面反共的政治动员令。

23.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和防范侵略的自卫权24.地缘政治学是一种解释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关系的理论,也是国际政治中利用地理知识来支持和指导国家决策的一门学科。

25.汉斯·摩根索提出,国家利益的概念包含两重因素,一个是逻辑上所要求的,即在逻辑意义上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可变的。

26.强调由一个霸权国主导的单极结构能够减少或抑制国际冲突的观点,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霸权稳定论27.非国家行为体有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种基本类型。

28.美国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首次提出海权理论,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

29.奥根斯基的权力转移理论强调权力分配的变化会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

30.一个国家从合作中获得的收益超过合作伙伴收益的部分,称为相对利益31.国内政治体系的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制性力量的政府权威,与之相反,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无政府状态32.1948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决定向欧洲提出130亿美元的援助。

33.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以及这两大军事同盟集团的相互关系成为二战后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

34.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决定。

35.单边主义是国家依个人主义方式开展外交活动的一种倾向,具体特征表现为最低限度地与其他国家进行磋商和吸收其它国家参与,即使这些国家是其盟国。

36.乔治·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理论强调战争与国际政治周期性转变的关系。

37.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内容是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
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能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38.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区域性)国际组织。

39.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

40.集体安全方案包含两个原则:一是威慑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