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工务段铁路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铁路隧道内突发事件,及时、科学、高效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铁路隧道内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铁路处置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印发<铁路处置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铁办〔2010〕11号)文件规定、《西安铁路局处置铁路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铁安函〔2011〕602号。
1.3适用范围投入运营的国家铁路或由国家铁路控股的,长度超过3km的铁路隧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1.4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
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隧道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旅客、沿线群众和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预防为主。
加强隧道内固定设备设施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质量状态良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隧道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加强铁路隧道应急体系建设,应用先进预警监测技术,不断提高隧道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3)统一指挥。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隧道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段为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和完善管辖范围内隧道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部门和责任人,统筹协调和指挥隧道应急救援工作。
各相关车间和科室要统一执行段的应急预案,各车间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化方案,强化协同应对,确保救援有序、高效进行。
(4)快速救援。
针对客货列车火灾、爆炸、冲突、脱轨实际情况,快速制定救援方案。
隧道内救援难度大,要抓住有利时机,快速果断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力争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5)确保畅通。
在快速抢救人员的同时,要调集足够的救援队伍、材料和机具,快速扑灭火灾、起复机车车辆,抢通受损线路,尽快恢复通车。
当铁路长大隧道内发生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在启动自然灾害相应应急预案的同时,启动本预案。
2铁路长大隧道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救援特点2.1主要风险(1)自然灾害。
铁路长大隧道多处于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泥石流、山洪、山体滑坡、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容易引发隧道结构破坏、掩埋线路等问题。
容易引发次生灾害。
(2)事故灾难。
长大隧道内发生列车火灾、爆炸、冲突、脱轨、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受隧道空间小、通风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事故造成的危害性和救援的困难程度要远大于其它区段。
(3)社会安全。
大部分铁路隧道地处偏远,人员稀少,治安管理盲区多,易成为恐怖袭击、敌对分子和不法人员破坏、损毁的重点目标,对隧道内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4)设备故障。
铁路长大隧道内发生线路、通信信号、机车车辆、接触网等设备故障后,受现场条件影响,抢修人员难以及时到位,抢修难度加大,影响时间长,对运输秩序影响大。
2.2救援特点(1)救援条件困难。
铁路长大隧道处于封闭状态、空间狭小、能见度低、空气稀薄,大型救援机械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人员疏散通道少,现场条件困难,应急救援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
(2)通信条件差。
铁路长大隧道多处于移动通信盲区,对外联系只能依靠无线调度电话和通信柱电话,通信手段单一,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缺乏可靠的通信手段,不利于救援过程中的协调沟通。
(3)容易引发次生事故。
在长大隧道内开展救援工作,由于现场环境恶劣,容易引发人员被机辆碰撞、烧伤、摔伤、中毒、窒息等次生事故。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当铁路长大隧道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责及权限,以及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成立处置铁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铁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由工务段长任组长,各分管副段长任副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需要,成员单位主要由指挥中心、行办、安全科、人劳科、技术科、党办等部门组成。
救援办公室设在指挥中心,负责隧道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3.1.3现场救援机构隧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段统一指挥。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指定相应负责人赶赴现场,担任现场指挥,负责现场救援工作。
现场各工作组及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部门、单位均应确定责任人,立即组织现场救援。
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处置效率。
当事故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铁路局及铁道部报告,请求支援。
3.2应急机构职责3.2.1指挥中心负责汇总、分析、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协助段领导进行处置,接收、传达铁道部领导和铁路局领导的重要批示。
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建议及领导的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省区市政府、军队和武警对铁路隧道应急救援工作予以支援和协助。
3.2.2行办、人劳科负责指导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事故现场的防疫、后勤工作,负责协调社会医疗资源予以支援和协助。
3.2.3安全科负责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3.2.4技术科负责指导线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和隧道的抢修及安全防护工作。
4预警与预防技术科要根据隧道的长度、线路条件、周边环境等特点,建立完善、适用、可靠的隧道预警监控系统,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高隧道风险防范能力。
4.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洪办加强与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及时准确地向机车车辆、调度指挥、隧道管理等部门和人员发布天气、水情、泥石流和风暴潮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4.2隧道内设施设备检查4.2.1段应设置长大隧道维修机构,建立设备检查、维修工作制度。
长大隧道设备的维护、保养纳入图定“天窗”进行作业。
隧道内设备设施采用隧道状态检测车、检修作业等方式进行检查,对隧道内线路可采用添乘机车、轨道车巡视,必要时,还应安排人员进洞对隧道衬砌和线路进行辅助检查。
4.2.2隧道设备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线路,整体道床,衬砌结构,排水系统,通风设备,横通道及防护门,照明及应急疏散指示灯系统,逃生通道及通讯设备标识,洞门及仰坡、道路,辅助坑道等。
4.2.3专业部门定期检查检测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和消防设施状态。
4.3安全管理及治安防范将长大隧道纳入要害管理,人员进出隧道,实行《准入证》制度,《准入证》由当地车站铁路公安派出所负责签发。
凡进入隧道施工或作业的单位,要提前办理《准入证》手续,没有《准入证》,一律不准进入隧道。
出入长大隧道的人员必须自觉接受隧道两端洞口看守武警或其他看守人员的检查。
相关责任单位在施工、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点人数、工具、设备,清理和回收路材路料,不得将施工作业人员和工具、设备和路材路料等遗留在隧道内。
遇有紧急情况,施工、作业单位需要送入隧道紧急处置和救援时,相关负责的、应将进入隧道的事由、人数、携带的工具等情况告知隧道看守人员,看守人员应详细记载,与施工、作业单位负责人办理相关签字手续,并向派出所报告。
5应急救援行动铁路长大隧道发生突发事件后,铁路局有关运输站段要按照各自职责立即开展救援行动。
5.1信息上报5.1.1设备维修单位人员遇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或区间通话柱向列车调度员或两端站车站值班员报告,并立即拦停驶向突发事件发生处所的列车。
5.1.2段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指挥中心要立即核实事件基本情况,向铁路局报告。
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1)突发事件基本概况,包括时间、地点、长大隧道设备技术条件、隧道设备损坏程度。
(2)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处置措施。
(3)铁路运输影响情况。
(4)突发事件初步原因分析。
(5)需要报告的其他重要情况。
5.2应急处置5.2.1发生线路(隧道设施)故障时。
当接到线路(隧道)塌方、断轨、侵入限界等危及行车安全的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拦停接近故障地点的列车,并封锁区间。
查明情况后,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盲目放行列车进入隧道。
如已有列车进入隧道,要立即拦停列车,区间停车并做好防溜,待故障消除后,方可恢复列车运行,同时做好长大坡道地段停车后不能起动的救援准备工作。
在进行故障处理时,可安排人员乘机车赶往故障地点抢修。
5.2.2发生机车车辆脱轨颠覆事故时。
列车在隧道内脱轨颠覆时,立即封锁区间,查明列车编组和脱轨颠覆车辆车种、车数货物品名。
利用机车将有关救援人员送往事故地点进行救援,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确定下一步救援方案。
5.2.3列车发生火灾、爆炸时。
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立即查明列车编组和着火车辆车种、货物品名,尽量组织将列车牵引运行至隧道外,封锁区间,并立即拦停后续列车。
对装载国防物资、特种车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车辆,必须先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在征得专业部门意见后,方可通知救援列车和人员进入现场救援。
5.3车辆起复长大隧道受空间范围限制,轨道起重车难以发挥作用,应视事故现场机车、车辆脱轨的具体情况,使用拉出、复轨、解体、破拆等方法进行救援。
起复救援作业中,为了减少阻力,避免破坏线路,影响前后车辆,可在基本轨两侧钉上旧轨,形成4~6条轨条,填充石碴,将事故车辆拉出隧道。
脱轨机车、车辆接近隧道口时,应将枕木之间的空隙填满石碴,将事故车拉出隧道口,再进行拉复和起复。
5.4危险化学品处置危险化学品货物在隧道内发生事故时,要尽可能将车辆拉出隧道进行处理。
如不具备拉出隧道外的条件,应启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在处置过程中,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和隧道结构破坏。
5.5火灾扑救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迅速实施火灾扑救。
5.6安全防护隧道内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将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
方准开始其他救援工作。
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时,由现场指挥部和列车长、运转车长(车辆乘务员、随车机械师)、乘警长进行安全防护。
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铁路局负责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救援时,必须穿戴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电气化区段发生火灾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断电后扑救”的原则。
5.7施工防护现场负责人、防护员,必须携带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通信设备。
钢轨探伤作业防护员、道口看守员、巡检及看守人员,均应携带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通信设备,随时监听列车运行情况。
发生异常情况时可直接通报车站值班员或列车司机。
车站行车室设驻站联络员,施工地点设现场防护员。
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办理施工封锁手续,使用通信设备向现场防护员传达调度命令,通报列车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