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年第1期总第71期
淮安市水利局
二○一○年一月
主办单位:
淮安市水利局
监测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目录
前言 (1)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3)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3)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4)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4)
1、保护区 (4)
2、保留区 (4)
3、缓冲区 (4)
4、饮用水源区 (4)
5、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 (5)
6、排污控制区 (5)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表 (6)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示意图 (8)
前言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段地表水功能区的函》(苏政办函〔2007〕70号)和《市政府关于淮安市水功能区报告的批复》(淮政复〔2002〕44号),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淮安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从2003年7月开始每逢单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工作,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苏水资〔2004〕31号《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水功能区监测的范围、频次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监测范围覆盖淮安市全部缓冲区、全部饮用水源区、全部调水水源保护区,监测频次从2004年11月始调整为每月一次;其它水功能区监测范围与频次仍按原方案执行。
本次共监测淮安市全部22个功能区,其中一级区划中保护区15个、保留区4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见右表。
本期《通报》采用2010年1月12日监测数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21项。
评价目标: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
评价方法: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
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①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②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③其它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表1 淮安市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站点一览表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3月份淮安市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较差。
淮安市全部39个水功能区中,综合评价水质为Ⅰ类的水功能区占2.6%,Ⅱ类占23.1%,Ⅲ类占23.1%,Ⅳ类占15.4%,Ⅴ类占 2.6%,劣于Ⅴ类占33.3%,如图1。
图1 淮安市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淮安市39个水功能区中达标的有19个,总达标率为48.7%;其中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和饮用水源区总达标率为59.1%。
在19个达标水功能区中有保护区10个,保留区2个,饮用水源区2个,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5个,排污控制区1个,如表2、图2。
表2 淮安市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
图2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本次共监测79个断面(在淮安市全部39个水功能区中共设置80个水质断面,因清安河污水总控制断面正值施工期间无水可取,故实测79个断面),水质为Ⅰ类占1.3%,Ⅱ类占27.8%,Ⅲ类占29.1%,Ⅳ占8.9%,水质为Ⅴ类和劣于Ⅴ类分别占10.1%和22.8%,超过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41.8%,如图3。
图3 淮安市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1、保护区
本次所监测的15个保护区中,有10个达标,5个未达标,达标率为66.7%。
10个达标功能区中水质达Ⅱ类占70.0%,水质为Ⅲ类的占30.0%。
5个未达标功能区中:洪泽湖淮安调水保护区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等;入江水道高邮湖调水保护区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等;里运河淮安调水保护区水质为劣于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等;古运河调水保护区水质为劣于Ⅴ类,主要超标项目有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白马湖淮安调水保护区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等;经富营养化评价,洪泽湖淮安调水保护区、入江水道高邮湖调水保护区、白马湖淮安调水保护区、宝应湖金湖调水保护区均处于中营养状态。
2、保留区
本次所监测的4个保留区中,苏北灌溉总渠淮安保留区及废黄河淮安保留区水质均为Ⅲ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南六塘河淮安保留区水质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挥发酚、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一帆河涟水保留区水质为Ⅳ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3、缓冲区
4
本次所监测的淮河皖苏缓冲区水质为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等。
4、饮用水源区
本次所监测的2个饮用水源区中:淮河盱眙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水质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等;龙王山水库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水质为Ⅱ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注:龙王山水库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2010年水质目标原为Ⅱ类,根据淮安市水功能区划调整意见,现改为Ⅲ类)。
5、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
本次所监测的10个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中:淮河入海水道淮安农业用水区水质为Ⅰ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利农河农业用水区水质为Ⅱ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张福河农业用水区、浔河农业用水区及草泽河农业用水区水质为Ⅲ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盐河淮安农业、工业用水区及废黄河农业用水区水质均为Ⅳ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淮河入海水道淮安农业用水区(北泓)、维河河农业用水区、高桥河农业用水区水质均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等。
6、过渡区
本次所监测的淮河盱眙过渡区及淮河入海水道淮安过渡区水质均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等。
7、景观娱乐、渔业用水区
本次所监测的大口子景观娱乐、渔业用水区水质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有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8、排污控制区
本次所监测的4个排污控制区中:淮河盱眙排污控制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排污控制区、清安河排污控制区水质均为劣于Ⅴ类,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盐河淮安排污控制区水质为Ⅲ类,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
2009年3月淮安市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水质评价结果
2009年3月淮安市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水质评价结果(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