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景观

大地景观

大地景观学号:15095670 班级:景观设计09—4 姓名:程丽指导老师:井渌摘要:大地景观不是纯粹自然的环境,是一种通过空间和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地景观是一种以大地为载体,使用大尺度、抽象的形式及原始的自然材料创造和谐境界的艺术实践。

它通过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段改变原有场所的特征,创造出精神化的场所,它不是简单的描绘自然,而是参与到自然的运动中去,达到与大地相融的和谐境界。

它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关键字:自然景观生态性艺术性科学性和谐共处自然界中的大地在自然规律和时间的磨砺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美轮美奂。

优美的曲线,奇特的结构和罕见的艺术形态是自然界最原始的美得形式。

例如,美国的波纹岩,一组组岩石波纹弯曲优美,颜色深浅交替,结构更为宏大;中国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

当地古时曾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便被割成一片片红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巨人之路是全球最著名的柱状玄武岩结构,其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

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错落不一的几何型石柱具有很强的形式美;还有撒哈拉沙漠的撒哈拉之眼是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

看起来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

相比人造的七大奇迹的巧夺天工,自然界锻造出的地貌美景显得更加大气磅礴。

从我国的赤水丹霞地貌到美国的波纹岩,再到至今形成机理仍然是迷的撒哈拉之眼,无不让我们感叹自然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自然界是我们学习的书海。

大地景观除了追求自然的形式美,还深受“形式追随功能”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

①其有很强的革新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因素的关注,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首要选择方向,艺术品不再是放置在景观环境中,大地本身已经成为艺术或艺术的组成部分。

其次,大地景观还力图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改变现存孤立于现实需要的景观艺术品及其商业气息的存在方式。

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自然环境中创作出具有实用功能且具有形式美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批判现实的姿态。

比如金字塔、长城、巨石阵等,他们来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和海岛,创作体量巨大的作品,却给人们带来无比的震撼,这让我们现代设计师感到敬畏和崇拜。

景观艺术家从马丘比丘、金字塔、长城、巨石阵这些古代遗迹中获得莫大启发。

安第斯山的一只羊驼遥望马丘比丘;清晨的埃及金字塔和它旁边的狮身人面像;烈日下翻山越岭的长城;黄昏时伫立在英格兰高地的巨石阵。

身处这些地方总是让人心有触动,重新思考我们的祖先,思考历史和过往的文明。

人类不是最近几百年才出现的,这些历史遗迹沟通了与过去的联系,提醒我们要学会思考。

这些创作有其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两种存在,人们可以在此完成直观或非直观的感受,有看似“什么都没有”,却内含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有看似无比振奋,却又一目了然;有看似“杂乱无章”却是一种时代的记述。

②如今,许多著名的大地艺术景观作品有《螺旋形防波堤》、《飞奔的篱笆》、《包裹岛屿》、《闪电原野》等。

大地景观引发了人们思考对待自然的态度,将成为一种生态景观建设热潮。

我认为,景观设计一味的追求创新是不对的。

如果说去“创造”一个景观,不如说是“挖掘”一个景更为生动有效。

③“大地”可谓是一种新的景观资源。

山川、梯田、废弃的校园和民宅既是“画布”又是“画面”,土壤、石头、木头、冰雪、砂石都成为设计师常用的材料。

沙漠、森林、农场或工业废墟,成为设计师关注的对象,人类是自然的内涵。

约翰·斯蒂尔格再三论证的定义:“与荒野相对的是景观,土地由人类塑造”,④我们应当补充这类的塑造行为,我们应当补充这类的塑造行为,既是虚构的(包括在语言、神话、地图、绘画、电影和其他表现形式,),也是现实存在的(物质空间的形成和重建)。

中国传统景观讲究“天人合一”,建筑景观和周围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我们继承了这一精髓,我们的景观工程是在原有环境上的提炼,达到和周围建筑环境高度统一。

同样,大地景观工程不只是简单的构建一个景点、修造一座建筑,而是广义上的大环境改造,我们的建筑要符合当地原有的地域地貌特点,凸显和谐。

我们的生命在于自然中生生不息,与自然融为一体。

基于这种理由,我们努力找回过去遗忘的自己的面貌,努力恢复我们生命的空间。

综观世界各国的建筑和景观都有与众不同的的自己的特点,这并不是某个天才设计师的灵光突现,而是出自于那个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和文化而形成的“风土”里。

⑤我们每建造一座建筑,都要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度,每一条线、每种材质都要和整体建筑高度融合。

从这个角度上讲,别人的景观是局部建设,而大地景观是大尺度全面改造。

这也是被称为“大地景观”的原因,即把整个大地当作施展才华的舞台。

约翰·O·西蒙兹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提出从“研究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体的高度”探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师的最终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这极大的拓展了景观研究的范畴与视野,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善而设计。

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

”⑥他主张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需要全面解析方法、环境保护、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策略。

大地景观的存在,开拓了景观设计师的思维,对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大地景观对工业废弃地的重视,影响到景观设计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手法。

史密森所认为的大地景观最好的场所是那些被工业化和人类其他活动严重降质的场地.这些场地可以被艺术化地再利用,为景观设计师解决工业废弃地的处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史密森之后的景观设计师们,正是怀着一种艺术创作的愉悦感.保留了那些废弃的厂房、机器.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园林景观。

史密森创作“螺旋形防波堤”(场地曾因开采石油而污染)的本意,是探索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进程”,因为“人类是自然一部分”的旗帜。

大地景观出了对城外荒凉地段和工业废气地段进行生态恢复外,还着力于结合当地小区居民、动员全国性的义工制度与强调针对特定场域创作的作品,尤其鼓励创作者对城内与自然相结合创作更有益于生存的城市。

比如,在日本提出的森林学校,其概念最早源于森林治疗法,其原因之一是在森林中到处可见的活生生的自然生命体,这种环境对于儿童们来说是一种绝佳的场所,因为都市中的儿童能接触到的也只是非自然状态下认为提供的活动形式,而感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始行为对儿童来说是最好不过的环境,未来社会理想中的儿童学习生活环境,森林学校是最佳选择之一。

因为那里能感受到动植物生境的真谛。

这是人类追寻原型生活的表现,因为森林是生的“象征”,有林的地方,将是未来的绿地。

⑦20世纪是城市与城市美术的时代,然而城市开始出现弊病,美术也逐渐变得灰暗和孤立。

原本的场所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正在逐步的丧失。

而大地景观的设计者们在里山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则找到了这种失去的美术的联系和协作。

他们以一种批判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业文明的姿态,将目光投向城市之外,以大地作为创作的对象,进行新的景观类型的尝试,形成了大地景观的设计新潮。

景观是一种特意创造的空间,是搭建人、社会与自然统一的空间环境,像伊利亚德所说:景观代表人们纳入时间于自身。

然而大地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一种意念,更是一种文化的视角和对诠释、设计和演变保持着一种开放的状态。

而大地也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积极影响现代文化的工具,就像杰里科预言的,景观最终会超越建筑成为艺术之母。

注释:①、⑥《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成玉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3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第24页)②、③、⑦《LANDSCAPE感悟》环境文化学研究会章俊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86、89、104页)④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美]詹姆士·科纳主编吴琨、韩晓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8月第1版第5、6页)⑤《韩国住宅景观设计》朴明权朴景子编著权其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 2005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5个第4、5页)图片来源:①图一雨水冲刷 . 帕罗·瓦尔德(palo werde)亚利桑那州,1993年拍摄:亚历克斯·是·麦克林(Alexs.Mechean)摘自《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美]詹姆士·科纳主编吴琨、韩晓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8月第1版)②图二美国的波纹岩摘自于网络③图三巨石阵摘自于网络④图四大盐湖螺旋形防波堤摘自于《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成玉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3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⑤图五宇宙冥想花园摘自《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成玉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3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第37页)⑥图六飞奔的篱笆摘自于《LANDSCAPE感悟》环境文化学研究会章俊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86页 3第89页)⑦图七湿地摘自《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著朱强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 2009年10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第47页)参考书目:①《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美]詹姆士·科纳主编吴琨、韩晓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8月第1版)②《韩国住宅景观设计》朴明权朴景子编著权其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 2005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③《LANDSCAPE感悟》环境文化学研究会章俊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④《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成玉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3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⑤《景观设计》张大为尚金凯编著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⑥《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著朱强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 2009年10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