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塔斜拉桥挂索施工总结1 工程概况2.1、塔梁结构:该矮塔斜拉桥为(75+2×125+75)米三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
采用塔梁固结、中间主塔墩梁固结、另两个主塔墩梁分离的体系,主塔结构高24.5m,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独柱实心矩形截面,顺桥长3.0m,横桥向宽2m,布置在中央隔离带上,并与主梁固接。
此处桥梁内侧波形梁护栏改为0.5米宽的防撞护墙,以便放置索塔。
塔身上部设有鞍座,以便拉索通过。
每根斜拉索对应一个鞍座,斜拉索横桥面呈两排布置,鞍座亦设两排,鞍座采用分丝管结构形式,预埋于混凝土塔内,斜拉索逐根穿过分丝管。
2.2、斜拉索布置:斜拉索为单索面,布置在中央隔离带上。
每个塔上设有9对18根斜拉索,全桥共108根(两联)。
塔上竖向索距为100cm,梁上纵向标准索距为4.0m。
拉索采用双排索,拉索在塔上通过鞍座,两侧对称锚于箱梁体的横梁上。
斜拉索采用OVM250-31、34、37可换索式斜拉索体系,锚具内为灌注环氧砂浆的拉索群锚,索体为带PE护套的低松驰环氧钢绞线,强度等级为1860Mpa,每根拉索由31、34或37根Фj15.24mm单根环氧钢绞线组成。
索体采用三层防护措施,由内向外依次为环氧树脂和油脂层;钢绞线外热挤PE层和索外面套的HDPE整圆式套管。
采用先单根挂索张拉,再整体张拉的施工工艺。
2.3、斜拉索构造体系斜拉索由锚固段+过渡段+自由段+抗滑锚固段+塔柱内索鞍段+抗滑锚固段+自由段+过渡段+锚固段构成。
2.3.1锚固段:主要由锚板、夹片、锚固螺母、锚筒、密封装置、防松装置及保护罩组成。
在锚固段锚具中,夹片、锚板、锚筒、锚固螺母是加工上主要控制件,也是结构上的主要受力件;密封装置主要起防止漏浆、防水的密封作用。
它由隔板、o型密封圈、内外密封板、密封圈构成; 防松装置主要由锁紧螺母和压板构成,在钢绞线单根张拉结束后安装,对夹片起防松、挡护作用;保护罩安装在锚具后端,并内注无粘结筋专用防护油脂,主要对外露钢绞线起防护作用。
2.3.2过渡段:主要由预埋管及垫板、减振器组成。
预埋管及垫板在体系中起支承作用,同时垫板正下方最低处设有排水槽,以便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
2.3.3自由段:主要由带HDPE护套的环氧涂层钢绞线、索箍、HDPE外套管、梁端防水罩、塔端连接装置等构成。
环氧涂层钢绞线为拉索的受力单元;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
主要作用是将索体保持成一个整体; HDPE外套管主要对钢绞线起整体防护作用,本工程采用规格为ф200×7.7mm整体圆管。
其连接方式采用专用HDPE焊机进行对焊;梁端防水罩主要起HDPE外套管及预埋管之间的过渡及防水作用;塔端连接装置主要为塔端HDPE自由端热胀冷缩过程中提供空间和起密封防护作用。
2.3.4 抗滑锚固段:主要由减振器、锚固装置及环氧砂浆体组成。
锚固装置安装并联接在塔外预埋的索鞍钢垫板上,内注环氧砂浆。
2.3.5塔柱内索鞍段(转向鞍):即分丝管段,分丝管由分别由31,34和37根钢管组焊成整体,埋设于混凝土塔内,斜拉索钢绞线通过分丝管穿过塔身。
2.4、挂索步骤:本桥斜拉索挂设按如下步骤进行:分丝管(塔端)和预埋钢管(梁端)埋设→锚具安装调整→钢绞线下料→HDPE管焊接→HDPE管吊装→单根挂索张拉→紧索、索箍和减振装置安装→防松装置安装→整体张拉→抗滑锚固装置段调整安装、固定→防护。
3、索道管埋设:3.1、分丝管(塔端)埋设:分丝管在塔柱施工过程中埋设,塔柱在分丝管两端口设凹形齿块,共9对,每对间距为1米,将分丝管同齿块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一同安装在定位支架上,进行测量调整,使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水平位置:标高:)。
为保证分丝管位置准确,塔柱钢筋间距适当调整,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既不能扰动分丝管又要保证其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
3.2、预埋钢管(梁端)埋设:主梁悬臂施工时,预埋钢管埋设在每个块段的横隔梁内,预埋管定位标高应考虑主梁挠度影响,同时考虑到斜拉索实际线形为悬链线,钢管埋设角度应依此计算调整。
施工中将定位支架锚固于前一块段,通过倒链调节钢管位置,满足要求后与支架焊接牢固。
4、钢绞线下料4.1、下料场地:下料场地要求清理平整、无堆积杂物且坚实。
最好先铺15cm厚碎石垫层后再铺筑厚度约为30mm的素砼面层,下料时面层上再铺两层帆布,以保护钢绞线HDPE护套不受损伤或弄脏钢绞线。
根据最长索的下料长度,确定下料场地长宽,且能满足堆放索盘和机具操作空间的要求。
考虑到钢绞线PE层为易燃材料,下料场地应完善防火措施。
4.2、下料长度:钢绞线下料长度除设计给定长度外,还应考虑张拉端工作长度、锚具安装尺寸、垂度影响长度、梁塔施工误差影响长度等因素,对下料长度进行必要的修正。
a、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为:L=L0+2(L1+A1+ A2 +L3+L4)式中:L0——两侧梁端垫板底面之间的中心线或弧长(mm),该数据由设计院提供;A1——锚筒外露长度(mm);A2——锚固螺母厚度(mm);L1——张拉端工作长度(mm),一般取1800mm;L3——有圆管限制的垂直影响长度(mm);L4——塔梁施工误差的影响长度(mm),一般取5-10mm。
b、钢绞线HDPE剥除长度:张拉端:L张=L1+A O-L5塔端:L塔=满足环氧砂浆体锚固长度需要=L6-L7-L8式中:Ao——锚具总长度;L5——为HDPE护套进入锚具内的长度(mm),约100-200;L6——锚固装置长度;L7——锚固装置内的减振装置长度;L8——HDPE护套进入锚固装置内长度,取50mm。
在钢绞线张拉过程中PE层不会随钢绞线的伸长而伸长,因此钢绞线张拉端HDPE剥除长度不考虑伸长值的影响。
4.3、下料:钢绞线断料采用高速切割机,为保证钢绞线下料长度准确,除保证钢绞线行走路线直线外,应遵守分组进行长度丈量、标识和复核的下料原则。
发现PE护套有破损之处,应弃用此段钢绞线或用塑料焊机对破损处进行修补,确保PE护套完好。
4.4、剥皮及清洗:将钢绞线两端的PE剥掉一部分作为工作和锚固长度。
剥除PE时应注意刀具不能损伤环氧涂层和钢绞线表面。
由于钢绞线表面裹有油脂,应将钢绞线端头打散并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同时清洗后的钢绞线表面要进行防污保护。
塔端锚固装置段的钢绞线PE剥除应在每次穿索并单根张拉结束后进行,此时由于钢绞线无法打散,清洗时应特别注意清洗干净。
为保护PE外套,将下料、剥皮、清洗好的钢绞线重新卷成盘分别转运至桥面前在桥面需铺帆布或地毯防护。
5、HDPE圆管焊接、吊装5.1 焊接长度:索体整体防护采用HDPE圆管,其规格尺寸Φ200×7.7mm。
HDPE圆管采用分节段制造,运至现场后由多段焊接成设计长度。
HDPE圆管采用发热式对焊连接,焊接条件较苛刻,与环境温度、湿度、风级,工作平面水平度等因素有关,尤其温度、压力控制最为重要。
L焊= L0/2-L6-A5- L7-L8- L9/2+L10式中:L0——两侧梁端垫板底面之间的中心线或弧长(mm),该数据由设计院提供;L6——梁端预埋管长度及钢垫板厚度之和(mm);A5——梁端防水罩锥体段长度(290mm);L7——塔端连接装置长度(1200mm);L8——塔梁锚固装置长度(775mm);L9——分丝管长度(mm);L10——钢绞线HDPE护套进入塔端连接装置长度(600mm)。
焊接后的HDPE圆管的的长度应考虑计入挂索需要的工作空间。
由于环境温度会对HDPE圆管的长度有直接影响,所以,焊接时应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必要的长度修正,使得环境温升时,有伸长的空间;温度下降时,有足够的收缩长度,而不致于脱离塔端连接装置。
5.2、焊接工艺:HDPE圆管的连接采用专用发热式工具对焊方式。
其焊接工艺流程图如下:HDPE圆管焊接前,将管材旋转于夹紧装置内并将之夹紧,在压力作用下用平行机动旋刀削平两个管材的被焊端面。
并保证这两个端面相互接触时满足工作长度的要求。
在焊接过程中,无论如何焊接压力都必须保持至焊缝完全满足冷却时间且硬化后才能撤去。
5.3、HDPE圆管吊装:HDPE圆护管吊装前,应先将按给定的长度焊好的圆护管运至安装位置的桥面上,然后将塔端连接装置、塔端锚固装置、梁端防水罩等部件组装并临时固定好,在护管两端头附近(距端头约80cm)装上专用抱箍,专用抱箍垫上一块3—5mm 橡胶板以增加摩擦。
然后用一根普通钢绞线从中心穿过,用卷扬机将护管一端吊至塔上管口附近并用葫芦挂好,一端固定在梁上预埋钢管顶上,并绷紧。
6、单根挂索、张拉6.1、挂索顺序:本桥斜拉索采用钢绞线逐根挂设、张拉形成,索鞍采用分丝管形式,能有效防止各钢绞线之间发生缠绞。
挂索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且要注意检查核对。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逐排、先上孔后下孔的方式,上下游两排索交叉循环进行。
6.2、挂索方法:将单根圈成盘的钢绞线运至桥面穿索附近点,并将索盘架在专用放线架上。
拆开钢绞线的缠包带,抽出钢绞线的一头(称前端,另一头称为后端),并用人工将其穿过HDPE管(称后端,另一端称为前端)和连接装置。
人工将钢绞线按事先约定好的顺序先后穿过后端抗滑锚固装置、分丝管、前端抗滑锚固装置;继续将钢绞线穿出前端的HDPE管和连接装置到达前端预埋管口,待前端钢绞线与牵引索连接好后,在牵引索的引导下将钢绞线穿过前端锚具直至单根张拉所需的工作长度;前端钢绞线到位,随即将后端钢绞线与牵引索连接,同样在在牵引索的引导下将钢绞线穿过后端锚具直至单根张拉所需的工作长度。
调整好前后两端钢绞线后,装上临时夹片,单根挂索完毕。
整个挂索过程全部是由人工完成。
6.3、单根张拉:每根斜拉索的钢绞线逐根挂索完后随即用YLSDl60-150型千斤顶两端同步进行张拉。
为使每根索中各钢绞线索力均匀,采用等值张拉法进行控制,即每根钢绞线的拉力以控制压力表读数为准,传感器读数进行监测。
挂索前,将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根不受外界影响的钢绞线上,安装顺序为:支座垫板——传感器——单孔工作锚。
随后张拉时每根绞线的拉力是按当时传感器的显示变化值进行控制的。
斜拉索的单根初始张拉力按设计给定张拉力的15%计算,最大张拉力按100%控制。
加载至单根钢绞线设计应力的10%时测钢绞线伸长初始值;继续加载至钢绞线设计应力的30%时再测钢绞线伸长值;用压力表读数控制最后一级张拉力,使之跟传感器显示变化值相同时,测终止伸长值,装上工作夹片,适度打紧,保证工作夹片的跟进量和平整度均匀。
卸压至2~3MPa时测回缩值后锚固。
在挂索结束后,即拆出传感器,并按传感器拆除时的读数再进行补张拉;在单根张拉过程中,两端应同时均衡进行加载,防止索体向某一端偏移,在单根张拉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力求使两端伸长值的不均匀差值控制3%范围之内。